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93章 资水(2)[第4页/共6页]

罗含《湘中记》云:屈潭之左,有玉笥山,羽士遗言,此福地也。一曰地脚山。

东至曲江县安聂邑东,屈西南流。

湘水又北迳白沙戍西,又北,右会东町口涢水也。

水源出其县东南纯山。西北流,又东迳其县南,又北迳其县故城下。县是吴主孙权立。纯水又右会汨水。汨水西迳罗县北,本罗子国也。故在襄阳宜城县西,楚文王移之于此。秦立长沙郡,因觉得县,水亦谓之罗水。汨水又西,迳玉笥山。

湘水又北得九口,并湘浦也。湘水又东北,为青草湖口,右合苟导泾北口,与劳口合,又北得同拌口,皆湘浦右迤者也。

溱水导源县西南,北流迳县西,而北与武溪合。《山海经》曰:肆水出临武西南,而东南注于海。入番禺西。肆水盖溱水之别号也。武溪水出临武县西北桐柏山,东南流右合溱水,乱流东南迳临武县西,谓之武溪。县临侧溪东,因曰临武县,王莽改名大武也。溪又东南流左会黄岑溪水,水出郴县黄岑山,西南流右合武溪武水又南入重山,山名蓝豪,广圆五百里,悉曲江县界。崖壁峻岨,岩岭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悬湍回注,崩浪震山,名之泷水。

湘水又左合决湖口,水出西陂,东通湘渚。

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沈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昔贾谊、史迁皆尝迳此,弭檝江波,投吊於渊。渊北有屈原庙,庙前有碑。又有《汉南太守程坚碑》,寄在原庙。汨水又西迳汨罗戍南,西流注于湘,《春秋》之罗汭矣。世谓之汨罗口。湘水又北,枝分北出迳汨罗戍西,又北迳垒石山东,又北迳磊石戍西,谓之苟导泾矣,而北合湘水。湘水自汨罗口,西北迳磊石山西,而北对青草湖,亦或谓之为青草山也。西对悬城口。

漓水亦出阳海山。

又北过罗县西,涢水从东来流注之。

湘水自锡口北出,又得望屯浦,湘浦也。

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溱水南迳浈阳县西,旧汉县也,王莽之綦武矣。县东有浈石山,广圆三十里,挺崿大江之北,盘址长川之际。其阳有石室,渔叟所憩。昔欲于山北开达郡之路,辄有大蛇断道,不果。是以今行者,必于石室前泛舟而济也。溱水又西南,历皋口、太尉二山之间,是曰浈阳峡。两岸杰秀,壁立亏天。昔尝凿石架阁,令两岸相接,以拒徐道覆。溱水出峡,左则浈水注之,水出南海龙川县,西迳浈阳县南,右注溱水。故应劭曰:浈水西入溱是也。溱水又西南,洭水入焉。《山海经》所谓湟水,出桂阳西北,东南注肆入郭浦西者也。溱水又西南迳中宿县会一里水,其处隘,名之为观峡。连山交枕,绝崖壁竦,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巉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佛腾,流木沦没,必无出者。世人觉得河伯下材。晋中朝时,县人有使至洛者事讫,将还。忽有一人寄其书,云:吾家在观峡前,石间悬藤,即其处也。但叩藤,自当有人取之。使者谨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书,并延入水府,衣不霑濡。言此似不近情,然造化当中,无所不有,穆满西游,与河宗论宝,以此推之,亦为类矣。溱水又西南迳中宿县南,吴孙皓分四会之北乡立焉。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