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引子[第2页/共3页]
读毕,少帝刘辩看了身边何太后一眼,何太后微微点头。随后少帝刘辩的年幼之声响彻正殿宣室,对身下众臣子问道。
曹操虽大要随众臣一同应和,内心却暗自捶胸顿足。袁绍笨拙如猪,天子幼年寡智。两千年皇族统治,即将毁于此举。
――――――――――――――――――――――――――――――――――――――――――――――――――――――――――――
――中平五年
“我意招董卓进京,抵抗张角。众卿觉得如何。”
“想不到孟德兄也可登此正殿,当是失敬了。”袁绍长袖一挥,面带笑容,故作惊奇的讽刺道。说着还将双手抱拳,略鞠一躬。旁人闻之,掩面暗笑。声音虽小,曹操还是听得逼真。
“此乃何人,如此胡言乱语啊。张角已入魔道,气力超凡,熟虎熟狼岂容颠倒是非。”众臣当中,走出一高大人影,面庞漂亮至极,一身繁华之气。傲但是立,侃侃而谈。
袁绍闻之眉头微皱,刚要再论,刘辩便朗声打断二人所言。“众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幸有西凉董卓,麾下虎将如云。西凉军勇猛善战,闻名于世。此乃炎黄余恩,惠及后代矣。天下诸侯虽多,远水不解近渴。何不唤董卓带军入京,护吾基业,保吾江山。待到击败承平军,皇恩浩大略作犒赏。而后一纸圣旨,送董卓一世人等班师归去。皇族掌控天下两千余年,各大诸侯权势遍及,天子之令,何敢不从。如此一来,既彰皇族之威,又护千年基业。炎黄二帝如有知,定感欣喜。陛下护国于危难之际,也当名垂千古,传为历代嘉话。
“鄙人觉得应调集皇族诸侯,一同抵抗张角。张角看似势大滔天,实际上不过是集结村勇,真正战力有待考量。皇族诸侯遍及天下,只需集结三成,便足以抵当张角的承平军。一旦引董卓进京,便再难送走。立劲敌于皇城以内,定然后患无穷啊。鄙人一些鄙意,还望天子三思。本初兄四世三公,智勇超群,定然别有筹算。偶然冲犯,还请本初兄多多包涵。”曹操于众受袁绍所辱,却涓滴不为所怒。言语间还是毕恭毕敬,口中所讲,心中所虑皆是天下大事。其城府之深,非常人所能及。
众臣退朝,曹操随之庄严而退,遇人一言不发。心中暗道。“许劭曾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无法出身寺人,身份卑贱,治世故意而有力。虽尽己所能,却效果甚微。炎黄二帝功德无量,世代接受皇恩。如果今后董卓反叛,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