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重整旗鼓[第3页/共4页]
第二天上午,一家小黉舍的后门,挂着一个很不起眼的三寸宽、半尺长的木牌:一对一日语培训。刘泽之敲了拍门,好久没有人应门,他稍略加大了力度再次拍门,一个身穿玄色香云纱中式裤褂、挽着横爱斯发髻的中年妇女翻开了半扇门:“您找谁?”
李智勇也是经历丰富的老特工,并不需求周成斌过量的解释,他想了想答道:“刚好有这么一小我,是个乡绅,名叫文宣。为避战乱,本来做好安排要去上海租界暂住,没想到上个月妻儿死于日本人之手。他和我中学同窗过两年,自此以后一向向我申请要插手军统抗日。”
“刘先生请进。”
“智勇啊,你做过特工,现在又带兵,应当清楚搞特工和兵戈是完整分歧的两回事,搞谍报不是打群架,人多一定必然好。我此次亲身前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你找十来个可靠的人,组建三个小组,每组四人,照顾电台、轻兵器,组长最好由军统的白叟担负。明天就解缆先行去上海设法暗藏下来。而后和你获得联络。这三个行动小组今后我会通过你启动。你记着,这三个小组的存在是绝密,就是和重庆通过电台联络时也不能提及。”
暗号对完,那名女子敛起笑容,正色道:“刘长官,军统特工徐建雪向您报到,请长官唆使,从现在起,我是您的助手和电报员。我们每礼拜都在《申报》登载告白,等了您整整半年。毛先生密电:周成斌重返上海,主持每日打算。”
蒲月一日,上海,刘泽之终究盼来了复苏的指令,他接管了第一个任务:启动联络站,插手“每日行动”。这个为他特设的联络站直属军统局本部,不归上海站统领,是半年前特地派人来到上海设置的,一向处于寂静状况,以是逃过了两次没顶之灾。
这名女子的声音糯糯的,听起来让民气里暖洋洋的,半长的西式卷发,浅蓝色七分新旧阴丹士林旗袍,不镶不滚,腋下掖着红色麻纱手帕。整小我看起来清爽适合,如同这江南蒲月的仲春时节。“刘先生是吗?您仿佛很喜好这幅画?这是前清一个进士临摹的。很有几分道宗天子的神韵。”
“是,部属明白。您甚么时候回上海?多住些日子养好伤再走吧。”
“为甚么?赵佶的瘦金体和他的画,是北宋书画的顶峰之作。”
“是吗?太好了。”传闻周成斌返来了,不知为甚么,刘泽之内心俄然有了底,固然他还不晓得“每日打算”的详细内容,但是能和周成斌并肩作战,是贰心之所向。同时他另有几分镇静,一个甲士,即便晓得冲上疆场就会马革裹尸,也老是值得期许和高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