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回 抗日挺进队的娃娃兵 一[第3页/共4页]
何方也早就看破了这个事情,哪能帮着高庆云说话,就笑着说道:“高队长,我们是新式的抗日军队,队员们有弊端,能够用攻讦教诲的体例,至于扇耳光,罚站这一套,这是旧军队的风俗,早就废除了,我们哪能再用呢?”
“那好,”范树民对他说,“我们这就带着你去见王参谋长,就让他来主持公道吧!”
挺进队有一个副大队长,叫高庆云,他是王金祥的参谋处派到挺进队来的一个旧军官。看到了挺进队的这些窜改,他就不对劲了,提及了风凉话:“讲政治不能把日本人打跑,”“学政治当不了官,就凭着办个墙报,唱个歌曲就能把日本人赶跑,我就不信。”“这都是***的鼓吹,我非叫参谋处把这些政治课打消不可。”
挺进队员们见有政治部主任为他们撑腰,这下子胆量都大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说:“我们是来抗日的,不是来受气的。”“队员们犯了弊端,改正了就行了,如许的惩罚,底子就是打击抨击。”“打耳光,罚站,这都是旧军队的风俗,早就制止了的,如何高队长又拾起来了。”
“那是你的事,我可甚么事情也不晓得呀。”王金祥阴阳怪气地说。
游行完了后,他和同窗们来到了聊城城南大堤上,在大堤上面对着一望无垠的碧绿郊野,对着鸟语花香的大地,他唱起了李煜的诗词《lang淘沙.怀旧》:
高庆云恨恨地说:“我看啊,一了百了,就把阎戎和何方宰了算了。”
终究一天,他看到机遇来了,当时有一个政治上非常要求进步的青年叫王巷子。王巷子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没有给他打还礼,他一下子就把王巷子给截住了,大声喝道:“王巷子,你返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单独莫凭栏,无穷江山。别时轻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938年2月,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决定建立青年抗日挺进大队,任命范树民为大队长,何方为参谋长,阎戎为政治主任,各县的富有抗日爱国热忱的表年门生纷繁插手,很快就有了120余人。
青年抗日挺进队的成员,最大的二十三岁,最小的才十五岁,大部分是聊城省立二中的门生,另有来自临清、禹城等地的小学教员和高小门生,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娃娃兵,但是在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具有抗战爱国的一腔热血,誓为保卫祖而流尽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