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回 对老农的承诺[第1页/共5页]
韩行说:“这位贵姓,如何称呼,噢,本来是徐大能呀。你种的地我早就听徐大爹说了,那是没说的,亩产只要70斤,不是你种的地不好,是因为没有好的种子,没有好的肥料,特别是化肥,工厂出产的一种肥料叫化肥,那也是高产的一种肥料。”
中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师七嘴八舌地说:“听清了。”“我们做证。”“徐老爹甚么时候说话不算话过。”
“那你就嫁给我。”韩行说。
“我在英国的时候,英国有一种玉米种子,一亩地能产600斤粮食。”
谢鑫鹤也欢畅地对韩行插嘴说:“如果然有如许的种子,那我们按照地就尽力支撑你,你要甚么前提,我们给你甚么前提。”
韩行持续画着大大的蛋糕:“有了粮食,就有了范围化养鸡,你晓得一小我能养多少鸡吗,能养四千只鸡不成题目,另有一种是速成鸡,两个月就能吃肉,也就是说两个月就能长成二斤重。另有一种蛋鸡,一年能产280个鸡蛋。”
徐大能扬动手说:“这不就结了吗,我说过,你不过是嘴上抹石灰――白说吗!?还尝尝,尝尝,直接弄过来不就结了吗!还费这么些废话干甚么?”
早晨吃完饭的时候,就在徐老爹的院子里,点上了棉油灯,村里的把式们来了,有一些老农固然不是把式,但也情愿凑凑热烈,听听新奇事,一些乡村妇女早晨闲着没事,纳着鞋根柢也来了,小孩子们看着这里热烈,不消请就都跑来了。就连徐玉山也来了,他倒要听听,这个韩行到底都给老爹说了些甚么故事,引得老爹把这么多人都叫来了。陈苹和谢鑫鹤也来了,他们是要听听韩行说得这些事有没有可行性。
“七十斤!?”韩行大吃一惊,本身当过知青的时候,也就是七十年代,一亩地单产麦子能产400斤,年产量能达到了800斤到1000斤,到了二十一世纪,麦子单产已经达到了800斤到1000斤,亩产一吨粮已经成为了实际。
徐大能再也忍不住了,站起来大声喊道:“韩秘书呀,我如何听着你的话,越来越没有谱了,你还是那范专员的秘书,还是那文明人,莫非文明人就说这些没谱的话吗?”
韩行想到,立牌坊不是个功德吗,人怕着名猪怕壮,就激徐老爹说:“大老爷们可得说话算话,话吐到地上砸个坑!到时候可别说话不算话啊。”
种子的事仿佛并不算是大事,但是要把二十一世纪的种子运到二十世纪,隔着一个世纪,不是一个时空,如何才气运出去呢?起首就是把那边的人联络好,韩行这时候想起了知青联谊会的王朋,他是知青联谊会的会长,并且为人热情,因而,韩行就给他发了一个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