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回 对老农的承诺[第3页/共5页]
韩行的第一句话,就引发了狠恶的反对声,徐大胡同的第一把式,叫徐大能,他种的粮食,玩弄的地,号称徐大胡同的第一大神,他这么大的本领如何能把韩行放在眼里,他摇着头说:“不可!不可!你说得不对,我本年六十七了,从小就种地,还没有传闻过,咱这里一亩地能收600斤的,见也没有见过能收600斤的,能长70斤就不错啦!我来到这里,坐到这个处所,不是听你瞎乱来的。”
“年景好的话,能打这些……”徐老爹的右手捏成了一撮。
“七十斤!?”韩行大吃一惊,本身当过知青的时候,也就是七十年代,一亩地单产麦子能产400斤,年产量能达到了800斤到1000斤,到了二十一世纪,麦子单产已经达到了800斤到1000斤,亩产一吨粮已经成为了实际。
谢鑫鹤也说话了:“不管粮食呀,还是肉、禽、蛋、菜呀,恰是我们抗战最需求的物质,这么着吧,韩秘书,你到底需求甚么,只要我们能处理的,直说就是了。”
徐玉山这时候,倒是支撑起韩行来了:“没有传闻过的事情,不必然不能实现,只是我们处所小,见的世面小。如果韩行说的这些事情,成了一件事,那也是了不起啊!”
韩行说:“这位贵姓,如何称呼,噢,本来是徐大能呀。你种的地我早就听徐大爹说了,那是没说的,亩产只要70斤,不是你种的地不好,是因为没有好的种子,没有好的肥料,特别是化肥,工厂出产的一种肥料叫化肥,那也是高产的一种肥料。”
为甚么恰好要寄往徐大胡同村,往东,又在徒骇河西边的坟地当中呢?韩行早就看中了阿谁处所,因为地处偏僻,放在那边几天,只要没有人上坟,是不会到阿谁处所的,以是也就不怕丢了。
这下子,把韩即将住了,韩行想了想说:“我如果实现不了,你情愿如何着我就如何着我!”
“好,那是你说的。”陈苹对劲了,在揣摩着如何治韩行,脸上弥漫着乐滋滋的神采。
徐大能笑了一下,喊起来了:“本来就是要支撑你呀,这个好办!光动嘴又不出钱又不下力的,归正又不亏蚀,我支撑你了。”
这个打趣开大了,人家陈苹才十八岁呢,连工具也没有,脸皮薄,一下子红着脸站起来就走了。
徐老爹说:“这么好的事,办不成也吃不了甚么亏,我也支撑你了。你说得这些事只要办成了一件,我就给你立一个牌坊,钱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