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抉择[第3页/共5页]
阿和在信的后半段,不出所料地看到了和亲一事被提及。出乎料想的是,泰成公主的名字前面加了连续串的封赏:
正在吃晚餐的时候,薛尚宫再次返来,向阿和禀报导:“废太子确切给陛下递了一份国书,传闻还与公主有关。”
阿和大抵地阅过这份国书,前面的内容不过是新帝对北燕靖文帝的溢美之词,另有但愿吴燕两国持续联盟干系,但愿靖文帝能支撑他安定海内的战乱,他将会给北燕更多的互市好处。
阿和道:“如果接管,就是对本身知己的叛变!”
元坤笑道:“你这是筹算把罪恶都拦在本身一小我身上?然后避开这场乱局独善其身。今后史官们要写这段汗青,必然会为你的忠贞歌功颂德,怜悯你这个悲情的和亲公主。朕和阿谁废太子倒成了一丘之貉,于大义上还不如一个深闺女子有见地。”
以是,他也想看看阿和这个当事人的态度。他晓得,阿和一向在极力保持吴燕两国的盟约,眼下接管与不接管,在感情上都很冲突。阿和她会如何挑选呢?
“加封泰成公主为长公主,赐阳江南岸两郡封地。两郡封邑可尽入北燕国库……”
元坤一怔,从她的眼中看出了刚毅和不平。他终究晓得阿和在可亲敬爱以后,另有如答应敬可佩的神采。
方才在御书房中,几位重臣和近臣也见过了这份国书,大抵都同意接管如许的前提,毕竟机遇可贵,奉上门的礼品为何不收?有的人还建议靖文帝借机举高筹马,最好能获得阳江两岸的漕运节制权,如许一来,不但能在两国互市上获得绝对的上风,乃至今后如有机遇,天下一统的大业也会由北燕来完成。
阿和思考道:“本来如此。江阴军一向驻守在阳江南岸,虽说吴燕之间几近没有甚么摩擦,但边疆上总不能无人驻防。现在新帝但愿拉拢陛下,企图在于但愿北燕有所行动,管束住江阴军的变更。”
元坤抱起她,问道:“那么,你要接管这个犒赏吗?”
阿和摇点头,这件事她已经考虑好了,或许是眼下最好的体例。“新帝的国书,臣妾不敢附和。臣妾固然已经嫁给了陛下,是北燕的皇后,但故乡之情不敢忘,断不敢做出这类割地卖国之行。但是回绝新帝的犒赏,对吴国来讲,泰成公主就是不识时务、违逆犯上的罪人;对北燕来讲,会丧失大好的互市好处,臣妾将有愧与北燕军民。于两国而言,臣妾的回绝都是叛变。”她这话说得安静,脸上不动声色,而眼中仿佛有一泓秋水,莹莹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