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1页/共3页]
年前,昭昭寻了个借口要赵子孟带着他那些部下搬离她的宅子。赵子孟倒是见机,想来是对这个成果早有预感的。
太宗身无寸功继位本就难以服众,还亲身制定了“建元”的年号,很多老臣颇多不满,厥后便直接引出了建元初年的一场事端。
……
之前有一日昭昭和茯苓一同上街时,看到街边一个粗陋的平话棚内,一大群人都堆积在那边津津有味地听平话。昭昭叫停了马车,也悄悄地听了一会儿,感觉那平话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但嘴皮子麻溜得很,脑筋也转得快,讲出来的故事活矫捷现让人忍不住想要听下去。
只听一白衣墨客叹道:“昔年三国能人志士辈出,隆中诸葛、江左周郎,俱是一时英豪。现在时无豪杰,竟使竖子成名。”
她驰念他雪落松枝味道的度量,她忘不了宿世的伤痛。
白衣墨客听罢激愤道:“我只是……唉,昔年阮互助太-祖定天下,智计无双,谁料竟是一丝血脉也未曾剩下。”
这辈子,天授元年的春季过得非常安静。
心机深沉、不露端倪,这确是赵子孟的行事风格。
“慎言、慎言……”那灰衣墨客小声提示二人。
她太熟谙他了。
这几日说的乃是豪杰辈出的三国旧事,有几个墨客模样的人听得非常当真,听楼下伴计说这些人已经连续来听了好些天了。
这日,她约了羚姐姐、晴姐姐到她家的丰乐楼里听书。
当时昭昭才晓得昔年杨延昭将军为抗辽所筑的地下防备工事庞大非常,她家密道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赵子孟本就欲重新启用那些隧道,便批示杨家军重新勘察,绘制出新的舆图,又重新增加了入口处的构造。以后昭昭也不知赵子孟他们究竟是搬到那边去了,不过遵循他的心性,在没有完整规复影象之前他定是不会等闲在地上露面,想来应是还藏匿在地下某处了。
“二位兄长慎言,建元二十六年,阮氏因谋逆罪族诛。此案乃先皇钦定,早已盖棺定论,把稳祸从口出。”中间一个看着慎重的灰衣墨客出言提示道。
福爷爷自从用了那味海上方今后身子公然日趋结实了,平安然安地度过了建元四十九年的夏季。过了年后就正式进入了天授元年。
自从决定这辈子不去都城里淌混水了今后,昭昭对赢利的事情就非常上心,特别是丰乐楼的买卖,毕竟她今后都要靠丰乐楼的红利用饭呢。
本日的故事讲完了,大堂里坐着听书的人大多散去了,可那平话人却并没有急着走,而是和那几个墨客聊了起来。看他们聊得投机热络的模样,想来伴计说的不假,他们应是连续来听好些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