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2页/共4页]
此中,王璧君出身王家,才调最显、尤擅诗文。王家历经两朝,出过数位宰辅名臣,其先祖乃是前朝周太-祖郭威的谋主王朴,著有《平边策》。王璧君因聪明擅文为大长公主重用,曾一度专掌草拟诏令,深受信赖。以后亦曾长久任职于鸿胪寺。但她更偏疼诗赋,厥后逐步不问吏事,只主持风雅,批评天下文章。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前便是明德女学退学测验的日子,届时来自天南地北的闺秀们都堆积到了都城,京中的旅店堆栈家家爆满,这场面比夏季里各州郡举子进京赶考的盛况也是不遑多让的。因此女学退学考早有小科举之称。
临睡前昭昭心想,她既不想以权柄之便靠近天子又无血海深仇须报,那这辈子就不去那是是非非的都城了罢。
现现在女学好似是女子嫁入高门的跳板,但昭昭晓得此后女学的职位远远不止如此。
“我传闻这明德女学短长得不得了,女门生们别提有多风景了。”茯苓扯了扯昭昭的衣袖,奥秘兮兮地说,“女人,这女门生里说是另有几个入宫当了皇妃的呢……”
夜里回了昭昭的屋子,茯苓奉侍昭昭洗漱,悄悄劝道:“女人,女学毕业后身价高了好嫁人呢!我感觉杨二公子就不错……”
昭昭本就对女学毫无兴趣,天然没有贰言。但茯苓却偷偷撇了撇嘴,她公开里有些担忧想着,自家女人的仙颜不是小小一个永清县里盛得下的。何况当明天子才不过二十六岁……
明德女学乃是大祈建国太-祖的皇后、太宗一母同胞的长姐、现在的镇国大长公主一手创办的。女学的提拔非常公道,虽说京中权贵不免占去更多名额,但是每年也不乏很多腹有诗书的布衣女子得以进入女学。
天授二年秋,天子突焦炙病,无子而终。众臣迎太孙担当大统,年十三,镇国大长公主监国。未及越来岁,新帝便改年号为“永兴”,大长公主默许之。
这日福爷爷精力极好,亲身下厨给昭昭做点心吃。福爷爷生得一双巧手,虽说年纪大了以背工指没丰年青时那么矫捷了,可做出来的点心竟是比国公府里的还要精美上几分,想来御膳房里司膳寺人的程度也不过如此了。
大祈朝的女子崇尚才学,凡是家里有些前提的,或延名师、或上族学,都要学习儒学经义、琴棋书画等等。待到了十四岁,便可投一篇策论并一阙诗词报考京中的明德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