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2页/共4页]
倒不是说选修了史学的女门生们有很多,恰好相反,这一届两百多个女门生里约莫只要十几小我选修了这门课。与之构成光鲜对比的是,这一大朝晨就从劈面山头的应天书院里翻山越岭来旁听的学子倒是挺多。
讲坛近处设了十余个坐席,用屏风虚虚挡住,前面乌压压一片都是应天书院的学子们,春秋大大小小的都有,书院里另有很多教仪在背面保持礼节。
世人皆道禹的儿子启非常贤德,天下的民气都归顺于他。固然益才是禹死前指定的皇位担当人,但实在益帮手禹的时候并不长,天下的民气并不顺服于他。天晓得禹临终前为甚么要选这个资格尚浅的家伙担当帝位!
方老先生上了讲坛,看了上面乌压压的一众学子,笑呵呵道:“本日翻山越岭地竟然来了这么多人呀,啧啧啧,你们应天书院的学子向来是喜好听夏本纪的,也罢,本日就先讲讲夏本纪好了。”
自建元二十七年太宗改姓之时,昔日随太-祖天子南征北战的一文臣三武将仅剩两人。
这说的是舜帝将大禹推举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担当者。这看起来倒是挺调和的,但风趣的是十七年以后舜帝方才去世。
与之相反的是,当年阿谁以“国赖长君”劝戒太-祖天子的虞家倒是封了侯爵。便是现在赵子婳的未婚夫虞湛的忠勇侯虞家。
同年,建元帝册封他血缘上的亲姐姐、宗法上的长嫂昭烈皇后吴氏为镇国大长公主。昭昭晓得大长公主暗里里是不喜别人称其为公主的,近身服侍之人多以“殿下”称之。由此可见大长公主对太宗天子的心结。
史学的上课地点在镜湖边上的镜春园。
总之,最后还是禹的儿子启担当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帝启。
昭昭心中惊奇极了。
这一批女门生们的第一堂课天然是按例从《史记》讲起。风趣的是本日并未先讲五帝本纪第一,而是讲了夏本纪第二。
真是奇特!如果这方老先生的课这般遭到应天书院学子们的推许,那他为何不干脆去那边任教呀?
那方老先生讲到此处昭昭都听懵了,要晓得大祈朝的建元帝的皇位也是禅让得来的呀!
终究,天下各路诸侯都不睬会在箕山之南遁藏着的益,而去赶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这么说让当年的商均如何想?他莫非就不是你们的君主舜帝的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