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说亲[第2页/共4页]
老夫人模糊听出点话音来,借着喝茶,躲过了话头。
楚晴低头打量下本身的衣衫,抻了抻并没有皱褶的裙角,戴好帷帽扶着问秋的部下了马车。
珍珠轻手重脚地将换过新炭的青绿色古铜炭盆放至墙角,又执起茶壶往炕桌上的茶盅里续了水,才轻手重脚地出去。
文老夫人期许的本是皇子,不成想换成安国公府隔了房头的孙子,二者相较,差异的确有点大。
“那里就缺得了人使唤?”明氏笑,“京都有宅子有铺子,需求用人的时候找个伴计就行。怀远本不想在府里住,可老夫人美意相邀,我也不放心他单独住,留在府里跟景哥儿和晟哥儿也能切磋下文章。”
镇国公与卫国公先祖曾有同袍之谊,太~祖天子得天下论功行赏,两人都高居国公之位。可惜郑家后继乏力,持续几代未能有个出类拔萃的弟子,只空有个爵位,却无人在朝为官。
凡是说媒,中意也罢不中意也罢,男方为示诚意总会再上门两三次。
她的手白净柔滑,手指葱管般颀长。
楚晴取出那只要蚊子的虎魄问道:“能镶成簪子吗?”
谢成林的祖父与安国公是亲兄弟,当初分府后,安国公这支枝叶尚算富强,而分出去的二房却枝凋叶零的,连着两代都只要一个男丁不说,安国公的弟弟以及谢成林的父亲都是刚过三十岁就死了。
说话的是镇国公郑家的儿媳妇郑氏。
宁安院的东次间。
如许的家世,如果求娶的是楚暖倒另有商讨的余地,可楚晴……
故而,她内心很有几分不悦,面上却不显,只做可惜状,“谢家那孩子我晓得,将来必有大出息的。只是,晴丫头的婚事我做不了主……我们府里的事儿想必你也清楚,老四就这么一个闺女,只把她疼在了心尖尖上。起初去游学之前就说,晴丫头的婚事谁说了都不可,得他亲身看过才作数。晴丫头年龄也小,刚十岁,上头几个姐姐都没订婚,以是晴丫头也不焦急。你看着如果谢老太君能等,就过阵子等老四返来再行商讨,如果不能等……”
身穿豆青色快意纹褙子的妇人端起茶,浅浅地抿了口,指着梅瓶笑道:“这花儿真香,供在屋里,连熏香都免了。”
国公爷觉很多一个朋友多条路,能再来往总比生分了好。
老夫人放下茶盅,不咸不淡地说:“侄儿媳妇就爱谈笑。”
郑氏眨眨眼,摸不清老夫人此言是真有其事还是推委之语,只笑道:“娘亲不在,当爹的多体贴些也是该当。之前见四爷不常常返来,只觉得他把五女人的婚事交给老夫人了……这事我讨了老太君的说法后,再来知会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