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烽烟再起[第3页/共4页]
只见李显拱了拱手,含笑说道:“王公公但是前去平壤向薛大将军下旨?”
却见贺兰敏之对着高宗深深一揖,然后正色说道:“陛下为我大唐社稷公而望家,便是上古圣君亦不过如此,微臣何其幸哉?竟能得以帮手圣君,日博个青史留名,亦是沾了圣上恩泽。启禀圣上,微臣保举周王显,陛下当晓得,当初在高句丽疆场,周王老是身先士卒,全军将士无不消命,故此作战之经常常以少胜多,大战数十场,竟无一败绩,便是薛大将军当年,亦难以企及,现在国度有难,恰是周王用武之时。”
公然,高宗闻言呵呵笑道:“之儿说的是甚话?虽吾之子,亦是我大唐臣子,天然负有守土抗敌之责,不知之儿保举的是贤儿还是显儿?只要确切能够担负此任,朕定然会允其上阵杀敌。”
“呵呵,既如此,小王便多谢公公了,公公只需向薛大将军说几个字便可,这几个字便是,谨防有人乘机反叛,威胁安东。”
朝中那些大臣们见天子都开口表态了,即使是有定见也只能保存,更何况当时的大唐,薛仁贵的军事才气的确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再加上吐蕃势大,即使有一些想要建功的将士也没有胜算,只好把这个机遇让给薛仁贵。
却见李显笑着说道:“无他,只需公公到了平壤,向薛大将军传一句话,不知公公可愿帮这个忙?小王定然不会忘了公公的好处。”
“呵呵,大王动静公然通达,确切如此,不知大王可有甚要奴婢效力的?”王贵耐着性子,恭敬的笑道。
那王贵本觉得李显托他捎去的口信是因为私事,却没想到竟然是因为公事,不由得惭愧难当,就要将手中的那一小块黄金再还给李显。
王贵见李显如此朴拙,也不在推委,对李显道了一声谢,便骑着顿时路了。
高主旨意已出,刚想宣布散朝,却听得兰台太史令贺兰敏之俄然出阶奏道:“陛下,微臣晓得以微臣之身份,实在不该置喙战事,但是吐蕃之战事关严峻,吐蕃贼子傲慢,没有智勇之将难以抵敌,故此大胆向陛下保举一人,信赖只要此人随薛大将军一道出征,定然会无往而倒霉。”
却说那卖力下旨的内侍在接到号令以后,带足了干粮,立即就筹办上路,却不料俄然被人拦下了。
大唐咸亨元年四月初二日,早朝。
以是,两边才环绕着这个核心议题争辩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