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14[第2页/共8页]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章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不尚贤,使民不争
故建言有之: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实其腹,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不自伐,故有功﹔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七章
大音希声﹔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隐知名。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生之徒,十有三﹔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六章
道常知名。
挫其锐,解其纷。
犹兮若畏四邻﹔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为有为,则无不治。
「我有为,而民自化﹔
风雅无隅﹔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夫何故。
不知常,妄作凶。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明道若昧﹔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