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14[第5页/共8页]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非以其忘我邪。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九章
是谓微明。
明道若昧﹔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骨弱筋柔而握固。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我独泊兮,其未兆﹔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贤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故不成得而亲,不成得而疏﹔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不成得而贵,不成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不尚贤,使民不争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广德若不敷﹔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不失其所者久。
虚其心,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太上,不知有之﹔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我有为,而民自化﹔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天下有始,觉得天下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飂兮若无止。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故道生之,德畜之﹔
上德若谷﹔
夫何故。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