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 知恩图报[第1页/共4页]
便是六部尚书里头,也有很多人做过翰林院的学士。
李二老爷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家李赏、李望不比那李十六强上十倍?京里朱紫就瞧上李十六了,要他退隐为官?哼!”
车轮轧轧,一行几辆马车摇摇摆晃出了青溪县城。
他招了招手,对比他略小两岁的李应道:“听爹娘的话,照顾好弟弟,贡献爹娘。”
翠浅一家膜拜了先人,拉着五斤站到江若宁身边。
在翰林院当学士的,那都是有大前程。
转眼间,就过完了上元佳节。
李十六一家又另坐了一辆。
一家三口取了香烛拜了祖宗,就算正式是青溪县李氏族人了。
李十六带了翠浅、儿子五斤拜祭先人。
“李广彬也有了,那就李广森。”
江若宁还好,翠浅因为胎刚坐稳,没行几日就吐得一塌胡涂,李观便道:“要不你们一家稍后慢行。”(未完待续。)
这两家原是李氏的旁支,是从北方迁过来的,查了族谱,说是一百多年前从青溪县李家移到北方的,算认祖归宗。
李观此次入京,要带李阅的宗子李庸去都城读书,这孩子现下十岁了,因家道好,长得比平常十二岁的小子还高,就是有些清癯,眉眼也生得端庄清秀。
这辈当中,对是目字辈的,嫡派三房都娶了与目有关的字为名像李望、李赏、李观、李阅等,又有嫡派李大故乡的李瞩、李瞰等。
正月十六一早,李十六一家、李观一家都拾掇好了。
李大老爷须发斑白,捻了一下髯毛,“你们现在是李氏族,照端方是些分些地步度日,就给你家先分五亩地,每年收了粮食,向族里公中交一成八的收息,你若他日在外谋得差事,也要向族中千米交一成的收息银子。族里会给你家分一处宅子居住。”
李大老爷睨了一眼,就说李观说的是大话,但他们能说不信吗?在这一辈里,就李观的官职最高,翻年就要入京到差,翰林院从四品的陪读学士,这但是在御前陪侍的,自来这翰林院陪读、陪读和掌院大学士,都是天子信赖和正视的人。
大老爷辞仕还家,担了李氏族长,现在沉吟,有人道:“这不成,李广林已经有了,再换一个。”
有多少丞相就是从翰林院出来的?
李观想了半晌,“就叫李具,具者乃有效之人。”
李观揖了揖手:“大伯、各位叔父,若没有事,少游辞职了。若儿身子不好,她承不住的,得回家喝药。”
李观揖手道:“族长和几位族老觉得,李十六当叫个甚么名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