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 知恩图报[第2页/共4页]
族长与族老们却有些不大乐意,想辩驳,谁不晓得李观与十六的豪情深厚,这几年十六佳耦跟随摆布,任劳任怨,并且十六打小就跟在李观身边,要不是早前是个下人,今岁春季一抵青溪县,江若宁就让李观脱了李观的奴籍,李观插手了童试,竟考中了秀才,且在奉天府的名次还不错,是三十多名。
转眼到了除夕,李氏族里要祭拜祖宗,开祠堂,李观带着妻儿拜见先祖,族老们按例将江若宁、李康母子的名讳记入宗祠,“李家嫡派三房宗子李观之妻江氏,于靖武六年正月初五产宗子李康。”
翠浅一家膜拜了先人,拉着五斤站到江若宁身边。
李观检察了一遍,因早几年江若宁身子不好,他已经风俗家里家外埠劳累、过问,恐怕那里有遗漏。
有多少丞相就是从翰林院出来的?
李大老爷须发斑白,捻了一下髯毛,“你们现在是李氏族,照端方是些分些地步度日,就给你家先分五亩地,每年收了粮食,向族里公中交一成八的收息,你若他日在外谋得差事,也要向族中千米交一成的收息银子。族里会给你家分一处宅子居住。”
“记族谱,李具之妻钟氏。”大老爷朗声问道:“李具,你儿子出世年代,大名字可取了,这辈该是广字辈,除了嫡派的子职用两字名,按着辈分,你儿子应当叫李广甚么……”
李阅早与李观筹议过,宗子瞧着是个读书的料,此次子不如宗子聪明,决定让次子跟他学医术,担当李家念慈庵药铺,这会子李庆见哥哥要跟伯父伯母一家去都城,也动了心。
“李广彬也有了,那就李广森。”
李观此次入京,要带李阅的宗子李庸去都城读书,这孩子现下十岁了,因家道好,长得比平常十二岁的小子还高,就是有些清癯,眉眼也生得端庄清秀。
江若宁母子与李观坐了一辆马车。
丫头轻叹了一声,这些年七郡主没少谩骂温令姝,将李五老爷不能退隐的事全推到温令姝头上。
五斤似懂非懂,见父母欢畅,也跟着叫了几声“好”。
十六与我自小一起长大,读书识字,小时候是个书僮,也是用心的,我承诺过他,只要他考上秀才,就给他谋个小吏仕进。”
翠浅喜出望外,这是说十六不再是下人,也退隐为官了。
这两家原是李氏的旁支,是从北方迁过来的,查了族谱,说是一百多年前从青溪县李家移到北方的,算认祖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