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三代之治[第1页/共5页]
书院夫子嗯咳着想要为段宏时圆场,这可不是本日讲学的内容,并且话题本就敏感,国中一向都在争辩。段宏时摆手止住,呵呵笑道:“谈古非论今,讲课没人听……”
“可当时没有牛马铁犁,也还不太懂耕作之法,一亩地产不了多少粮食,便是一家子上阵耕作,饱腹以外,也没有多少残剩。先人们还是不得不一大师子聚在一起,不分你的田还是我的田。大师一块干,收成一块分。”
这一日,段宏时拄着拐杖,在书院开讲“三代之治”一题。对门生们来讲,这题目明显太大。可段老头有段老头的教法,大一些的留个印象,太小的听个热烈就好。
“仆从是如何来的?刚才我们说天子拥有四海,那只是名义上的,方国攻伐不止,战俘就成了仆从,加上犯法而失国人资格的那些人,后三代仆从多不堪数。商周牧野之战,商纣起雄师七十万迎战周武王,大部分都是仆从。”
未央宫还未完工,天子拖家带口几百号人只能在金山卫行宫暂住,但即便是暂住,皇室书院也都搬了过来,讲授不断。皇子公主,连带一些勋旧和英烈后辈们,从四岁到十二岁,都要在书院里学习。
一通神话讲得门生们抓耳挠腮,但这只是开端。
“粮食够吃了,人也垂垂多了起来,四周能耕作的处所就不敷了。以是就从一大师子里分出了一部分人,去别的的处所度日。多少年下来,一大师子散成了无数分支,因为时间隔得太久,很多分支都改了风俗,变了言语,相互不熟谙了,但大师都是同一个先人。”
“先人们已经有了几千年的聪明,也不是毫无应对之力,修河堤,挖水沟,建仓储,施布施,总能活下去。但靠行宫里这么点人,可办不了这些大事,以是聚族而居的一家家先人,也都结合了起来,他们推举共主,带着大师一起处理这些大题目。”
如果以追风船千里急递,动静从东京传到南京普通要三天,萧胜和李克载收到动静是玄月二旬日,也就是说,此事产生在十六日或十七日。
“当时可没车马和钢铁,四周都是猛兽,一小我活不下去,乃至一爹一妈的小家都活不下去。只要一大师子几十上百号人一起过日子,才气让没力量找食的妇孺老弱活下来。没你们这些小辈,一大师子就要绝后,没白叟就服不了众,也识不得天候水土,乃至都不晓得哪些蘑菇能吃。以是啊,当时大师都是不分相互的。”
“咳咳……说远了,当时先人都是寻水草丰茂,林浅害少之地求生。一旦渔猎尽了。就得别的找处所,就跟禽兽没甚么两样。这么过了不晓得几千年,有巢氏、燧人氏等贤人出,教会先人造屋、生火。而后神农植五谷,人们垂垂寻着合适耕作的处所定居下来,这时才算是跟禽兽分出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