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朝第一国师》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6章 未雨绸缪[第1页/共4页]

“是啊,家里的米缸已经快见底了,夏季和来岁的嚼裹全指着地里的收成呢,没有这个,还谈甚么筹办物质啊。”

真的假的,莫非是哥引发的胡蝶效应?还是汗青上本来就有这回事,不幸被哥的乌鸦嘴给说中了?刘同寿有点乱。嘉靖元年那样的大灾应当不会重演,但是否有范围比较小的,他就没法肯定了,他不是研讨汗青的,浅显范围的天灾也压根不会被记录在史乘上。

刘同寿先前访问时,有那心机转得快的,就已经感受不安了,这时一听这话,世人的心都凉了半截。

“东壁兄说的是……”刘同寿扯扯嘴角,勉强暴露了一个浅笑,跟神医称兄道弟带来的镇静已经一扫而空,他又问道:“东壁兄,你说是俗话说……莫非这是民谚吗?”

“贤弟尽管去……”一句话还没说完,却见小羽士的身影已经远去了,李时珍茫然回顾,本身莫非说错了甚么吗?

想了想,刘同寿还是感觉放心不下,“东壁兄,救人要紧,你先去齐员外府上,小弟去去就来。”

刘同寿当机立断,朗声道:“事不宜迟,大师清算一下,我们立即去县城,将这些环境禀报给知县大人。某地遭了灾,朝廷不是应当给抚恤吗?秋赋天然也是要减少或者免除的,有了衙门的名义,大师归去后,也更轻易压服家里人了。”

“也就是说,各地的百姓也都晓得很能够会有水患,但是,如何没人提早做筹办啊?”刘同寿非常不解,上虞北面就是杭州湾,曹娥江的名字固然斑斓,但也不是个费心的,水患是此地最频繁,也最让人揪心的天灾。

“固然我爹一力逼我读经史,但他外出采药的时候,我也有跟着,也晓得点观天辨识气候的知识。俗话说:久晴西风雨,我乘舟入浙已有五六日,每日所见都是好天,而这两天西风又起,这不恰是落雨的征象么?”

但是,要如何办呢?现在改口?那也不可,老道的尸身都埋了,想再来一次木偶戏是不成能的,而本身如果以托梦为名,出尔反尔,这些人又会服从吗?

见他神采有异,李时珍只当他担忧老道的安危,赶紧出言欣喜:“同寿兄弟勿忧,老神仙法力高强,道行深厚,自是吉人天相,应当是无妨的。人力偶然而尽,上天降灾,毕竟难以尽数消弭,老是要有点余波的……”

“照这么说的话……三五日内,海上就要起大风了,雨,说不定明天就要下了,老神仙那般法力都挡不住……这老天是不给人活路了吗?”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