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未雨绸缪[第2页/共4页]
李时珍笑答道:“是啊,常常上山采药、砍柴的都得有所体味,如果上山逢大雨,是很轻易出不测的,前面那两句是我入浙后学的,如何?有甚么不对的吗?”
“是啊,是啊,我们都听您的。”
“这……或许是老神仙的名声太大,大师都不担忧吧?”李时珍也没甚么眉目,他也是第一次来江南,和刘同寿聊得投机,顺辩才提起此事,未曾想却被对方寻根问底起来。
“是,哦,不是啊?水患不是老神仙说的吗?”李时珍被他搞得有些胡涂,但还是详细的解释了一番。
“我……”刘同寿恨不得搧本身两巴掌,我如何又揽事儿上身了啊?并且还是个大活儿,防灾救灾!跟我的专业底子不搭边啊!
“各位大叔大伯,你们听我说,先师固然有几分法力,但天意毕竟难违,此次水患的范围,跟十三年前是差未几的,先师纵是挡住了几分能力,却毕竟不能消弭于无形,以是,大师还是得早做筹算才好。”
“先分散,阵势低的处所都不能住了……上山也得谨慎,雨如果太大的话,轻易形成山体滑坡……对了,提早筹办物质也很首要,雨衣,哦,是蓑衣,粮食之类的都要同一保管好,别的……”赶鸭子上架,小羽士皱着眉头,尽力回想着后代的那些防灾救灾的要点。
算了,说了总比不说强,归合法初的说法中也有后门在,倒也算不上出尔反尔。
“这么大的事情,如何能够拿来开打趣?各位想想,元年那种范围的大灾,又岂是说挡就挡得住的?未雨绸缪才是上策。”人群垂垂温馨了下来,刘同寿也是暗自擦了把盗汗,幸亏当初留了个后门,不然明天就真的抓瞎了,未雨绸缪公然是霸道。
刘同寿理直气壮的说道:“当然了,官府衙门不就是为民做主,为天子牧守百姓的机构吗?论情论理,防灾救灾的事情都应当是他们的任务,莫非不对吗?”
刘同寿当机立断,朗声道:“事不宜迟,大师清算一下,我们立即去县城,将这些环境禀报给知县大人。某地遭了灾,朝廷不是应当给抚恤吗?秋赋天然也是要减少或者免除的,有了衙门的名义,大师归去后,也更轻易压服家里人了。”
“小仙师,秋收期近,您可不要恐吓咱啊!”
见他神采有异,李时珍只当他担忧老道的安危,赶紧出言欣喜:“同寿兄弟勿忧,老神仙法力高强,道行深厚,自是吉人天相,应当是无妨的。人力偶然而尽,上天降灾,毕竟难以尽数消弭,老是要有点余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