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未雨绸缪[第3页/共4页]
“小仙师,您给大伙儿拿个主张吧,要如何办?”
“小仙师,秋收期近,您可不要恐吓咱啊!”
“是啊,是啊,我们都听您的。”
刘同寿理直气壮的说道:“当然了,官府衙门不就是为民做主,为天子牧守百姓的机构吗?论情论理,防灾救灾的事情都应当是他们的任务,莫非不对吗?”
“所谓: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无风起横浪,三日飓风降。”李时珍向北指指,又道:“过钱塘时,海面无风,但海潮却频起,应是有大风之象,陆上有雨,海上大风,又有老神仙的规语在,这些迹象不恰是水患之兆吗?”
将这片狼籍的气象看在眼里,刘同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如许下去不是体例,就算统统人都依从本身的体例,可没有构造的乱来,和有构造的防灾也是两码事,象现在这类乱糟糟的架式,只会形成无谓的混乱罢了。
“仿佛也说得通……”世人面面相觑,小仙师说的仿佛有事理,但实际上,大伙儿却没有近似的经历,官府有任务?这词儿还真够新奇的。
“去县衙?知县大人会管这类事?”此次倒是众口一词了。
“小仙师,人还好说,可目睹就要秋收了,人走了,庄稼如何办呐?”
真的假的,莫非是哥引发的胡蝶效应?还是汗青上本来就有这回事,不幸被哥的乌鸦嘴给说中了?刘同寿有点乱。嘉靖元年那样的大灾应当不会重演,但是否有范围比较小的,他就没法肯定了,他不是研讨汗青的,浅显范围的天灾也压根不会被记录在史乘上。
“是啊,就是要下雨的模样,不过没甚么可担忧的,夏秋之季,老是要下点雨才好,多亏老神仙的保佑,才有这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啊,小仙师,您别走啊,我另有事想跟您说呢……”
哀思乃至绝望的情感覆盖了世人,很多人都有了种信奉幻灭的感受,不过赶到东山来的,多数都是相称虔诚的人,在这一刻,大多数人还是将但愿放在了他们的小仙师身上。
刘同寿先前访问时,有那心机转得快的,就已经感受不安了,这时一听这话,世人的心都凉了半截。
“这么大的事情,如何能够拿来开打趣?各位想想,元年那种范围的大灾,又岂是说挡就挡得住的?未雨绸缪才是上策。”人群垂垂温馨了下来,刘同寿也是暗自擦了把盗汗,幸亏当初留了个后门,不然明天就真的抓瞎了,未雨绸缪公然是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