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暴君的伟大》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大兴佛教[第3页/共4页]

除了交友大师级别的佛教人物,杨广在江都新建立了四道场弘扬佛教。所谓道场,即佛教寺庙。江都四道场则除佛教的慧日、法云二道场外,还包含玄门的玉清、金洞二玄坛,均设在江都城内总管府新官邸四周。《续高僧传》卷一五《义解篇?论曰》:“自爰初晋邸即位,道场慧日、法云广陈释侣;玉清、金洞备引李宗”。四道场遍及收纳名僧高道,“追征四远,驰名释李,率来府供”。仅慧日道场招致的名僧就有智脱、洪哲、法澄、道庄、法轮、智矩、吉藏、慧觉、慧越、慧乘、法安、立品、法称等人。杨广称呼过于城内建慧日道场,延屈龙象,意在“大弘佛事,盛转法轮”。

智觊(公元538―597年)俗姓陈,字德安,出身于“高宗茂绩哄传于谱史”的南朝门阀世家,18岁时因“家国殄丧”剃度削发,后投由北方南下且“名高嵩岳”的高僧慧思习禅,30岁时受师命往陈都建康“创宏禅法”,被陈宣帝尊为“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陈太建七年(575年),智觊往会稽露台山,创建了露台教团,十年后的至德二年(584年)才被陈后主以重礼迎回建康,后主以宫廷“羊车孺子”相迎,“于大内起礼三拜,俯仰殷勤,以彰恭敬”。杨广厥后作的《江都宫乐歌》有“果下金鞍跃紫骝”句,写的就是当时的景象,是证当时智的名誉之高。南但陈灭亡之际,“金陵讲席,扫土俱尽”,智觊“策杖荆湘,划迹云峰”,与杨广失之交臂,未得相见。

智觊仍求遁藏,他“初陈寡德”,辞不敢当,“次让名僧”,推委不赴,“后举同窗”,以别人自代。杨广则再三恳请,执弟子礼甚恭,智“三辞不免”,最后终究勉强承诺前去江都。行前,智觊“仍求四愿”,即提出了四项前提前提。其一为“愿勿以禅法见期”,即请杨广不要希冀太高,不要希冀传授禅法;其二称“虽欲自慎,终恐刚正忤人,愿不责其端方”,答应保有本身独立的本性品德;“三微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