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福无缘,宜入道人家[第1页/共3页]
“但说无妨”。司马承祯赞叹于杜祯的早慧,却也升起了几分兴趣。
“宅神于内,遗照于外,天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是故,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虚气,勿为世俗所论折遂我天然,勿为邪见所呆滞,则胜利矣。”
小小少年有些拘束,不复在偏院中的惫懒神情,白净的神采隐现出两朵红晕,看起来甚是敬爱,走近几步,恭恭敬敬的做了一依。
更何况这位大名鼎鼎的玄门宗主司马承祯,不管是学问品德,还是修身炼气,都有很高的名誉。
小少年杜祯固然自幼聪明非常,且又敏而好学,兼之过目不忘,但是毕竟年幼,虽知司马先生与父亲正在议论本身,但是却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正冲动于此次与司马先生的见面,本身有好多东西要向先生就教,嗯,问点甚么呢?
听父亲言,司马先生是大神通之士,固然从未闪现于人前,但是,与其订交数十载的杜父,倒也略知一二,其于露台山清修,道果深藏。这位杜氏的小小少年,一向非常恋慕,但愿有朝一日能够像司马先生那般来去无拘,自在萧洒。
唐朝皇室尊道家太清贤人李老君为初祖,封其名号为“太上玄元天子”,是以玄门能够说算是唐朝的国教了,倍受推许。
听到杜十一郎的疑问,司马承祯不由微微一愣,他爱杜家小郎之聪明不假,此子也确切是与道有缘,未想,却于本身所著《坐忘论》如此熟谙,不由心中甚喜,略一思考,便答道:
一来二去,二人却也结为君子之交。司马承祯为人开阔萧洒,却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呈现忽略。他既然出此言语,那定然是事亦如此。只是十一郎倒是本身中年所得,平素里爱若珍宝,阿姆,老婆也待他与众兄姐分歧,这一番如果随了司马兄,不知阿姆要如何哀痛难过,想到此处,心中不由有些凄然。
司马承祯见微知著,天然对杜子维心中所想了然于胸。当下笑道:“子维兄,我也知你心中忧愁,我出此言,也是见此子聪明,与我有缘,心中甚喜,兄无妨与老夫人和嫂夫人商讨一二,临时不急。”
司马承祯学问源深,小少年杜祯虽似懂非懂,却也略解心中所惑:“先生之言,高屋建瓴,小子略有所得,感谢先生解惑。另有疑问,不知可否就教先生?
“门生不敢与先生并提。”少年还是躬身施礼,有理有据,公然不愧是望族杜氏子孙,一言一行,别有**,自与旁人分歧。
是了,本日来访的中年羽士便是当世赫赫驰名的茅山派宗主司马承祯,虽为方外之人,倒是申明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