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赖活着》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1.童年记忆[第2页/共5页]

在动笔之前,我看了无数的名流自传。在他们的高文里,无不例外埠将本身的出世环境当作书籍的开首。名流都如此,朱枸先生天然不能免俗。

上面说了,村庄的四周都是山。群山连缀,苍翠欲滴、葱葱茏郁。山上长满了竹子和松树、杉树之类的树木。这能够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我们小时候放牛,将牛赶到山内里后,就开端流连在山里,摘夜果、寻竹笋、抓小鸟、捡木料,非常欢愉。因为山里竹子漫山遍野,寻觅一种专门躲在竹笋内里的虫,我们叫“笋蛆”的小东西,成为我们乐此不疲的事情,这些小玩意,用油盐一炒,香气四溢,真是人间甘旨!直到现在,另有很多人专门到山区内收买这类东西。拿到大酒楼当作山珍野味出售,代价不菲,2010年我在南宁一个酒楼,因为怀旧,点了一碟,历历可数的几条“笋蛆”,竟然要价48大洋!

我家兄妹六个,我排倒数第二。另有两个姐姐在很小时候就因病归天了(玉妙姐也在40多岁早逝)。乃至等我父亲归天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在他的灵前用饭,还要别的多摆两副餐具给她们。五六个孩子在出产队期间是非常吃力的,单是吃口粮就够累了。幸亏父亲当时是大队的一个管帐,厥后又替公社信誉社干了好几年活,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都是一个官(冠),以是糊口上还是勉强过得去。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是,夜里家中老是很热烈的,父亲的房间里算盘噼啪直响,人来人往。因为八字的启事,我们兄弟姐妹都叫父母亲为“三叔”、“三婶”,这在我们村是很遍及的,几近没有人直接喊爸妈的。传闻是四岁的时候,因为我体弱多病,被过继给我的一个十四公当孙子,他没有儿子,只要一个女儿。虽说是过继,但实际上我还是跟家内里的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到最后,连我的十四公也跟我们一起吃了,直到他归天。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