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壬午之变(二)[第1页/共4页]
张树声听了一拍桌子:“传令丁汝昌,着其会同道员马建忠和滞留中国的朝鲜问议官鱼允中,搭乘威远、超勇、扬威三艘兵舰赶赴朝鲜,调查事件,体味敌情。另有,奉告他,朝廷还未下旨,如遇敌舰,临时遁藏。”
与此同时,朝鲜新式军队的职位也在敏捷降落,与别技军构成光鲜对比。
因为慈禧的灭亡而被一撸到底的薛福辰,又回到了北洋,仍旧在总督署中任幕僚。此时他手持一封电报,急仓促的跑来找张树声。
丁汝昌见马建忠自请留下,正中下怀,随即将船驶离仁川,在马山浦登岸。留下两百水兵庇护二人以后,丁汝昌便出发分开。
“是因为朝鲜旧军闹饷引发的。”花房义质干脆的说,“因为闵妃想要进一步扩大‘别技军’,又不舍得从本身的破钞中节流开支,就将主张打到了旧军头上。她筹算裁撤旧军,是以一向以来都没有给那些旧军发饷,兵士们愤恚,以是激起了兵变。”
在这类环境下,别技军与新式军队的冲突也日趋锋利。
此时的光绪,在日本出兵的压力下反而果断了起来。下旨给张树声及军机处、总理衙门道:“既然日本人咄咄逼人,战役已不成得,便应尽力以赴,主动备战。北洋海军当即北上赴朝,同时严令直隶、山东、奉天、吉林等省当即清算勇营,随时筹办由海、路两边出兵朝鲜。如北洋海军不敷调派,即调南洋海军北上援助;如兵船不敷调派,即调招商局民船运兵。”
因为日本人已经达到朝鲜,丁汝昌归去的路上便快了很多。8月13日晨,返国后的丁汝昌带来了日本兵舰封闭仁川港及马建忠死力主张出兵朝鲜的陈述书:“乘迅雷之势,直取王京,掩执逆首”。
跟着李昰应的一项项办法的推行,壬午兵变临时停歇下去。
此时宫中涌入成千上万的兵士和市民,搜索闵妃,捕杀官吏,顷刻间变得腥风血雨、混乱不堪。
壬午兵变固然停歇下去,但它引发的政治事件却并未完整结束。
李昰应终究如愿以偿,在叛逆兵士和市民的拥戴下第二次掌权摄政。
明治天皇当即调集太正大臣三条美实、右大臣严仓俱视、内阁参谋黑田清隆、参议山县有朋等人商讨对策。
11日,总理衙门上奏称:据张树声函报,日本现有水兵七百余,陆军七百,奔赴朝鲜,我国似宜派兵前去,以观其变。
看到一贯沉稳的薛福辰焦心肠神采,张树声当即道:“但是黎庶昌那边有动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