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商人运货的厘金列表[第1页/共4页]
接着,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的锦衣卫又调查了黄江税厂和梧关税厂,锦衣卫们一共收缴了数额达到近30万两银子。但是,批示使骆养性写的奏折内里,给崇祯天子汇报时却用心坦白这笔支出,就说查无此事。
如何个收法呢?
明末崇祯十四年间,农税2000多万两、工商税223.8万两、正色支出348.7万两,合计财税支出万两,从构成来看,明朝的崇祯年间财务首要依靠农税,占总支出的78.4%。
(未完待续。)
明末的大明天子天然要想体例。
崇祯九年,局势更加恶化,武生李琎提出让江南大户捐款,另一大学士钱士升当即挺身而出,拟旨下刑部发问,并且提出:“此议一倡,恶棍逃亡相率而与大族难堪,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王锡爵、钱士升所说当然有必然的事理,却代表着江南士大夫的一贯态度:一旦侵害到江南地区经济好处时,即群起反对。这类态度无益于保护江南地区的经济好处,却明显不保全局好处。
只是,“黄江税厂“,的商税银从37350两,增加到了40000两不到的银子,多了2000千来两银子。这可算批示使骆养性稽查有功,回到京师,崇祯天子还要论功行赏了。
这个时候,大学士陈演发明的新税种:厘金。(朱浩大少爷跟曹明府讲过,要救大明非得用厘金之策才才气挽狂澜,因而曹明府细心的听朱浩大少爷讲起了厘金之策,他还举一反三,扩大的厘金的范围,朱浩大少爷微浅笑着看着曹明府,实际上朱浩没安美意啊!)
明末最大的承担来自田赋,而人丁,从洪武以后根基没涨过,逃税严峻,明朝官员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人丁银聊胜于无。
大学士陈演就持续讲着第二幅图例,“以往,我大明两京十三省二百三十六个税场,印信较简朴,凡是开个便条上面盖上印章便可成为‘交’税的凭据,‘交’税者则在衙门征税官的账册上的名字下方按指模,由此一来就给那些衙门征税官供应了高低其手的机遇。
有明一代,人丁数最多为1000多万户,人丁银为140万摆布,不管是占正赋2100万的比例,还是加了三饷4100万后的比例来看,都只是一个零头。
记得,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给他的奏折上,广东肇庆的“黄江税厂“,一年才戋戋的商税银37350两,明面上才有40000两不到的银子,这是最最忠心的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奏折上所奏。“黄江税厂“是广东最大的税厂,崇祯觉得批示使骆养性就算贪一点,“黄江税厂“,能有个50000两银子就差未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