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商人运货的厘金列表[第2页/共4页]
有明一代,人丁数最多为1000多万户,人丁银为140万摆布,不管是占正赋2100万的比例,还是加了三饷4100万后的比例来看,都只是一个零头。
三饷同时征收时加起来大抵有二千一百万两白银。而这两千一百万并不满是田赋,属于田赋的,为辽饷650万剿饷280万练饷481万,合计1400万田赋。也就是说,插手了三饷后的田赋岁入,为2100+1400=3500万两。
实际运往都城的白银,才戋戋二三百万两,大明户部和大明天子竟然为了这二三百万两银子,再朝堂之上吵得不成开交。
明末的大明天子天然要想体例。
记得,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给他的奏折上,广东肇庆的“黄江税厂“,一年才戋戋的商税银37350两,明面上才有40000两不到的银子,这是最最忠心的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奏折上所奏。“黄江税厂“是广东最大的税厂,崇祯觉得批示使骆养性就算贪一点,“黄江税厂“,能有个50000两银子就差未几了。
厘金实在就是大明变种的贸易税。
“比如你谢升要做买卖,在甲地收买了一批货色,刚装上车,好,就有收厘金税的来了,这叫“起厘”。你谢升交了起厘钱,运着货色解缆了,我算了一下,各地的厘金局在80里设一关卡,看你运货运很多远,货色的代价,详细贩子运货厘金的列表我已经呈报圣上。80里交官道的过盘费。来到目标地,你谢升还要交“落地厘”。当然,各地的厘金局在80里设一关卡,是我的门生曹雅兴计算的出来的。陛下觉得如何!“
崇祯明白自从加了三饷在赋税上,现在是,征无可争,大明朝已经是烽火四起,官逼民fan了。崇祯十五年初,大明的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而从南边来的税款只要几万两,户部的粮仓现在实际上空了。没有充足的大米放逐粮,户部就买杂粮充数。
为平心而论,在明朝十七个天子当中,崇祯不但算不上是最为昏庸的一个,并且完整能够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相媲美,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天子,正如他本身所说:“朕自御极以来,夙夜焦劳。”
全部大明那这么低的税率,国库的财帛对付普通的当局开支是充足的,但一旦碰到动乱、兵戈如何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