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暴明》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商人运货的厘金列表[第3页/共4页]

明末最大的承担来自田赋,而人丁,从洪武以后根基没涨过,逃税严峻,明朝官员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人丁银聊胜于无。

为平心而论,在明朝十七个天子当中,崇祯不但算不上是最为昏庸的一个,并且完整能够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相媲美,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天子,正如他本身所说:“朕自御极以来,夙夜焦劳。”

明朝税收以什物税为主,固然万积年间张居正实施“一条鞭”税法。但是到了崇祯十四年间也只要白银800多万两,其他为米2000多万石、麦580多万石,合计米麦2500多万石,草1300多万束/包、丝绵320万两、白麻12万斤、棉花25万斤、绢25万匹、棉布18万匹、钞6500多万贯、钱8200多万文、茶叶20多万斤、胆矾22万斤、铁44.8万斤,纸120万张,柴炭2259万斤、木料2519万斤以及其他杂项。

崇祯九年,局势更加恶化,武生李琎提出让江南大户捐款,另一大学士钱士升当即挺身而出,拟旨下刑部发问,并且提出:“此议一倡,恶棍逃亡相率而与大族难堪,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王锡爵、钱士升所说当然有必然的事理,却代表着江南士大夫的一贯态度:一旦侵害到江南地区经济好处时,即群起反对。这类态度无益于保护江南地区的经济好处,却明显不保全局好处。

崇祯看的入迷,俄然大学士陈演没了声音,他头也不抬,就说了一个字,“讲。”

明朝末期为筹集抵抗后金入侵和弹压农夫叛逆兵费,在田赋之上另加三饷,称三饷加派或分外提编。三饷最早始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正式加派则起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的辽饷加派。规定天下地步每亩加征辽饷5厘,前后三次,每亩计加征9厘。崇祯时又有助饷(每亩田赋银1两加征1钱)、均输(每亩田加征1分4厘)、剿饷(每亩田加6分,专为弹压农夫叛逆用)、练饷(每亩田加征银1分,天下要加足734万两)。此中以辽饷、剿饷、练饷三项为首要附加。

首辅周延儒聚精会神的听看大学士陈演的画上图例,抬开端这才现在,崇祯正看着寺人王承恩送畴昔的一本册子,应当就是曹雅兴得“贩子运货的厘金列表”。

有明一代,人丁数最多为1000多万户,人丁银为140万摆布,不管是占正赋2100万的比例,还是加了三饷4100万后的比例来看,都只是一个零头。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