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三节 支配一被支配格局下的华裔社会及其反应[第1页/共14页]

官方的华团也效仿马化控股建立了各式经济构造,到1985年,传闻已有200多故乡团所属控股公司。马华公会鞭策华团进入这一经济活动的实际以为,如果动员起当时4000余个华团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那将会极大地加强华人的经济职位,就会使泛博华人有才气与以国度为后盾的马来人停止合作。陈群川曾讲道:“创组华团控股公司是华裔同胞对于民族经济处境深切检验以后所作出的主动反应。华团创组控股公司表现了华裔同胞在经济上主动自发、独立重生和自强自救的意志和精力。”当时,华人中最大也最有影响的华团即马来亚中华商会结合会也创组了本身的控股公司——商联控股(UNICO),1985年景立之初,筹集资金达5000万。

马来西亚华裔族群本身的连合,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政治范畴又有了新的停顿。1981年,当局公布了《社团修改法律》,把社团分为“政治社团”(political societies)和“联谊社团”( societies)两类,法律虽面对诸多贰言而终究被收回,但是,却对华团参政起到了很大的鞭策感化。1982年是马来西亚的又一大选年,恰是针对此次大选,董教总提出了“三连络”观点。所谓“三连络”,是指以华裔为主的在朝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和官方华团三股政治力量相连络,主动参与海内的政治过程。1982年3月31日,郭洙镇、王天庆、许子根、江朴拙等一批华教人士,正式宣布插手民政党,他们的标语是“打进国阵,改正国阵”,并颁发声明:“我们决定插手民政党,我们的终究目标是通过民政党这股不竭生长的政治力量,尽力追求综合其他华人政党与社团,把政治力量凝固起来,促进华族趋势更大的连合。”1982年4月22日,插手民政党的华教人士许子根和郭洙镇作为候选人在国阵的旗号下竞选,成果许子根被选,可谓部分地实现了官方人士参政的目标。但是,竞选中,却产生了华教人士与行动党候选人的对垒,并导致后者的失利,成果引发行动党与董总和教总反目,“三连络”的欲望因而终告幻灭了。不管如何,在华人中享有很大名誉的华教人士参政,无疑无益于加强华人的政治力量,无益于保护华人的政治连合,因此对于保护华人的好处应当算是一种无益的尝试,固然在巫统占有政治安排职位的环境下其有望获得的结果乃是令人置疑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