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节 华团民主诉求[第5页/共6页]

1999年,马来西亚迎来了第十届大选,海内的政治氛围在选战的动员下突然稠密了起来。对于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决计直接涉足政坛的华人社团而言,此次大选为他们鞭策海内的民主政治,保卫人权,保护华裔族群应当享有的权力,又带来了新的但愿。1999年6月18日、24日,由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雪华堂)所属的民权委员会持续调集了两次“华团与政党对话”的筹办会。与会的华人社团除雪华堂外,另有董教总以及其他华团的首要卖力人。7月21日,在诉求工委会正式建立后的第一次集会上,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总会主席郭全强被推举为工委会主席,秘书为雪华堂民权委员会主席谢春荣,秘书处设在董总。恰是在此次工委会上,决定把“华团与政党对话”的主题,改成“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并以书面文献的情势直接提出本身的政治主张和要求。29日,工委会决定广邀天下具有代表性华团参与,以增加其代表性与影响力。8月11日,工委会第四次集会上,《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终稿被正式敲定,同时获得1 1个社团签订。16日,工委会召开消息公布会,正式向天下公开了诉求内容,同时展开天下性的联署活动。通过工委会的尽力,到大选前夕,天下已共有2098个大小华团联署。但值得重视的是,马来西亚的两个最大或最有影响的天下性社团华总(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和商联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结合会)未予签订,但是,华总的青年团却签订并表示了认同,这一征象透露了华团内部的态度分歧。

推行门生助学金与存款轨制,并不分种族地以按才气分派轨制加以分派。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