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红楼之谁家新妇》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章 万松书院谁家儿郎[第1页/共3页]

“他是自山城东行而来的学子宁如柏,才情敏捷,这几日在学斋几近每日都与院中门生论策,辩才极佳,也很驰名誉。”

如此书院,天然文风鼎盛,慕名而来的肄业者甚多,讲学者亦多。书院亦秉承有教无类的态度,广开庙门,很多文士才子游学远行至杭城,总会到万松书院走一走仰圣门,听一听明道堂,或三两日,或一两月,不拘是非,皆是败兴而来,纵情而归。

林如海无法地苦笑:“教员。”恩师德高望重,学问赅博,可谓读书人的典范,唯独这棋品,实在是……这么多年,还是一如既往,未曾有涓滴窜改。

这一日,林如海公差至杭州,宦海应酬之余,便带着管家林平和两个小厮往万松书院行来。林如海此番前去,倒不全为瞻仰赏识,而是听闻当年高中探花时的座师李青山李老去官归故里,眼下正在书院讲学会友,他既到了境内,又听闻此事,天然该当前来拜访一二。

张善远忍不住又吹胡子瞪眼睛,没好气隧道:“不就差你一个探花郎么?多少年了,还是这一句,也不嫌腻歪。”说罢,看了眼在旁观棋的林如海,“如海确有君子之风,不过扬州风景不比旁处,纷繁旖旎至极,还需多加修身养性才好。”

几位父老皆是博学鸿儒,又心系社稷百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自但是然的,便聊到了此届科考上。江南自古多才子,万松书院又执江南道之盟主者,常常春闱殿试均不乏其间学子,今届琼林宴刚过不久,恰是各地书院士子们研读论争策论史论的盛宴之时。

林如海到时,李青山正抓着棋子凝神苦思,一瞧见他,也没理睬他的施礼,一把拉他到跟前,吃紧道:“如海,快过来替老夫参详一二。”

张善远眼里可贵的也带了一丝赞美,言简意赅地吐出两个字来:“璞玉。”

书院辩论不比殿堂奏对,一举一动都在帝王官宦的眼皮子底下,除非万全掌控毫不等闲开口,偶然策论中对风采、仪态的正视乃至高于论谈本身。不似眼下,士子们各成派系三五成群,狠恶程度不亚于两军对垒,墨客意气挥斥方遒,相聚一堂侃侃而谈,意态卓然,风华正茂。

“好句!好文!”李青山不由抚掌赞道,“小小年纪,有才已是可贵,却不想竟有如此胸怀气度,更是难上加难。不愧是万松书院,果然人才济济。”

杭城西子湖畔东南侧,有座茂林葱茏的丘山,名唤凤凰山,名虽俗,景色却非常清幽静好。松柏常青,槐榆交叉,间或山溪潺潺,每至三四月,便有无数文人雅士踏青而来。更加人奖饰的,倒是山间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屈指算来,已有三四百年风景,不止在杭城,便是全部江南空中,乃至天朝,都有极高的名誉。真真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