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万松书院谁家儿郎[第2页/共3页]
“好句!好文!”李青山不由抚掌赞道,“小小年纪,有才已是可贵,却不想竟有如此胸怀气度,更是难上加难。不愧是万松书院,果然人才济济。”
现在,居仁学斋里已经坐满了人,乃至另有很多人站着听旁人群情,听到纵情处拍案喝采,不尽不异时皱眉冥思。四五老者站在窗外,看屋里年青学子纵情论策。谛听半晌,林如海便已然抓住世人群情的中间:关于“士”的思虑。
张善远眼里可贵的也带了一丝赞美,言简意赅地吐出两个字来:“璞玉。”
与之相对的,约莫是书院的学子,春秋整齐,长的已有弱冠之年,幼的却不过十二三的模样,站在另一端,气势上倒是涓滴不逊。
李青山哈哈一笑,也不觉得杵,抚着斑白的老山羊胡子,笑谑道:“善远兄如有兴趣也可寻名门生互助,或是同如海手谈一局也无妨。”端起案上的茶盏小呷一口,又干脆把手里的棋子丢给林如海,公然看到对坐的老友神采一变,笑得更加畅怀了。
杭城西子湖畔东南侧,有座茂林葱茏的丘山,名唤凤凰山,名虽俗,景色却非常清幽静好。松柏常青,槐榆交叉,间或山溪潺潺,每至三四月,便有无数文人雅士踏青而来。更加人奖饰的,倒是山间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屈指算来,已有三四百年风景,不止在杭城,便是全部江南空中,乃至天朝,都有极高的名誉。真真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张善远点点头,又摇点头:“确有几分才识,可惜刚毅过了。”
林如海到时,李青山正抓着棋子凝神苦思,一瞧见他,也没理睬他的施礼,一把拉他到跟前,吃紧道:“如海,快过来替老夫参详一二。”
林如海亦是附和地点头,这少年傲则傲矣,却忘了和光同尘的事理,他日如有机遇入朝为官,怕是得经历好一番磨砺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