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万松书院谁家儿郎[第3页/共3页]
几位父老皆是博学鸿儒,又心系社稷百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自但是然的,便聊到了此届科考上。江南自古多才子,万松书院又执江南道之盟主者,常常春闱殿试均不乏其间学子,今届琼林宴刚过不久,恰是各地书院士子们研读论争策论史论的盛宴之时。
书院深处的教习客舍里,几位老者正在修竹凉亭里对弈品茶,眼下坐在棋枰两端的,一灰衣,一墨衫,你来我往地正厮杀得胶着,另有两人在旁端着香茗观战。
士,自古便是文人官生之雅称,士不成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何成“士”,如何不负“士”之称呼,更是无数读书人汲汲之所求。所谓修身齐野生性定志,有德而后成才,如何定位己身,日三省吾身,亦可考据一小我的德行。碰到如许的阐述,世人更是听得当真。
林如海亦是附和地点头,这少年傲则傲矣,却忘了和光同尘的事理,他日如有机遇入朝为官,怕是得经历好一番磨砺才可。
“风大水深,也要凡事谨慎谨慎些才是。”李青山也提示了一句,不过既已卸甲归故乡,朝政之事天然点到为止,不负赘言,又将话题扯到了万松书院、以文会友上来。
几人说话间,屋里的论辩又到了另一方。此时说话的,是一个猎猎青衫的小少年,端倪间仍有几分稚气,一开口,却有种异于同龄人的沉稳:“吾窃觉得,信陵孟尝诸君,虽有沽名之嫌,亦不失家国大义,吾等或不喜,或不为,却也不负士子之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者谓之士,舍生取义、杀生取仁者谓之士,穷年忧黎元、感喟肠内热者谓之士,天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为乐者亦谓之士。夫士之大者,为国为民。树人者,此为民,谓之孝悌,乃为小家之民,善也;安人者,此为国,谓之社稷,乃为九州之国,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