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家国之道[第2页/共4页]
“只是一个猜想罢了,严嵩把持朝政多年,皇上的信赖是一部分,但也少不了景王的支撑。
于可远的眼低了下去。
于可远从凳子上站起来,诚心拜道:“多谢大哥!”
这三点综合起来,申明林清修是个轻易掌控的人,且只要拿捏住分寸,就不怕他反叛。如许一个宦海愣头青,待将来于可远致仕,能为他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也罢,你有如许的心气,我替你欢畅。将来事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能帮你的未几,前些天曾听家母讲,你在私塾被先生赶走,那先生与我是旧了解,待宴席结束,你背上荆条,有我在,他应当会给些薄面。”
林清修这时接言了:“我大明朝以孝治天下。品德名声如有差池,莫说宦途,就是在科举一起,也是举步维艰。多少读书人写了一手好文章,最后就义在未能奉养双亲这件事上。”说到这里林清修目光一转望向了于可远。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于可远神采有些寂然,把目光望向了空中。
于可远实在也是内心极明白的人,诸如财帛、保人这些都是小事,有一万种体例处理,但唯独占一点,是横亘在他科举路上的大山,搬搬不走,跃跃不过,早已猜着林清修是表示本身的过往必然会影响宦途,既然能推心置腹到如许的程度,固然本身已有处理的体例,也想谦虚就教一番。
这就纯粹是墨客之见了。甚么叫真正为百姓着想的清流?清流倘若真的廉洁,那搬倒严嵩的徐阶被高拱搬倒后,也不会在家里查抄出远超严嵩的家财。
第三,他对宦途并不过分热切。
邓氏一小我站在床前,紧紧握着于可远因醉酒而滚烫的双手,眼泪像是断线的串珠,“可远长大了,他真的长大了!正宁,可敬啊!你们千万盯紧了可远,别让他干混事,这个家……也就有希冀了。”
林清修摆摆手,重新坐在凳子上,冥神想着,然后道:“来岁开春便是乡试,如我如许的资质,高中恐怕艰巨,这倒没甚么,但考完以后,有一件事让我踌躇不决。”
于可远长叹了一声,“大哥应当晓得兵部尚书丁汝夔,是严嵩的门生。”
“大哥严峻了,我也只是道听途说,将旁人的观点转述一遍罢了。”于可远谦善道。
“坐下,坐下讲。”
于可远深切明白这个事理,以是他从未想过为百姓当官,为朝廷当官,他只为本身当官。因此他能够将百姓视为棋子,百官视为棋子,就连天子亦可视为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