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处事稳健有耐心[第2页/共5页]

俗话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天下之事风云变幻,到处藏着危急,略不谨慎就有能够使奇迹堕入窘境乃至绝境;而凡事求稳慎则能够令人稳打稳扎,少犯弊端,有助于奇迹的长远生长。是以,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讲,凡事不成不稳慎。

曾国藩以为平生当求稳慎,不成过急。他于同治二年十一月起至同治三年四月初五日中,五次警告曾国荃道:“望弟不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稳适。”“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务望老弟不求奇功,但求稳着。至嘱!至嘱!”实在,只过了一个多月,金陵就被湘军占据。曾国藩在临行前的这些丁宁,因是针对急功贪利的曾国荃的一剂攻心药,同时也申明,“稳慎”在曾国藩的计谋思惟中是一以贯之的。他奖饰萧启江道:“中间一军,向以‘坚稳’二字闻名。”咸丰十年正月,当湘军正在敏捷进军时,他写信给胡林翼说:“十一日全军得胜后,罗溪河实已无虞。山内一军,其妙无穷;脑后一针,百病皆除。但而后仍当以‘稳’字为主,不成过求速效。”

曾国藩是非常反对速战持久的。尹杏农曾两次写信给正在“剿捻”火线的曾国藩,借指责周亚夫委弃梁孝王的故事,力陈“兵贵神速”之义。公元前154年,周亚夫安定七国之乱时,接管一个幕客的建议,让梁国与精锐的吴楚雄师接战,而本身壁于昌邑,深沟高垒,只出轻兵至淮泗口,绝吴饷道。吴楚军颠末与粱国之战后,锐气大挫,且饥饿不堪,竭力向周亚夫军应战时,周亚夫又坚壁不出,只得引军而去。这时,周亚夫立发精兵追击,一举而破吴楚雄师。曾国藩在复书中盛赞周亚夫这类深沟高垒,后发制人的战术。并说:“国藩久处兵间,虽薄建功劳,而自问所办,皆极拙极钝之事,与‘神速’二字几近相背,即于前人论兵成法,亦于千百中而无什一之合私心。”为甚么他做“极拙极钝之事”?因为他以为,“兵,如同火,易于见过,难于见功。”与其因求神速而当即风过,不如但求稳慎而渐缓见功。曾国藩赞曾国荃说的两句话为“良为至论”:“稳扎稳打,矫捷则发。”然后顿时弥补说:“然‘机’字殊不易审,‘稳’字尤不易到。”故须死力寻求,到处用心。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