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妒不求,以耐心应万事[第2页/共2页]
耐烦是一种看起来平实无华,实际上意味深远的特性。它与学问、志向都有干系。
为了去掉好胜好名的私念,曾国藩常用“不妒不求”作为治心的首要内容。他说:“我这一辈子粗读儒家典范,瞥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最首要的是‘不妒不求’。所谓‘怠惰的人本身不能涵养,妒忌人的人又怕别人有涵养’的人就属于这一类。求,就是贪利贪名,怀实怀惠。所谓‘没获得的时候想着获得,已经获得了又怕失掉’的人就属于这一类。”
办事不烦,不急不躁,脑筋复苏才气常保安宁。
世人所说的豪杰人士,根基是抱着济世之才,矢志不渝,利禄不能摆荡他的心,艰巨伤害也不能使他落空士气。曾国藩的部下大多是血性忠义人士,本性爽快却都不免气躁,所贫乏的恰是一个“耐”字。为此,曾国藩警告世人,人要自强,但起首应当耐得住日积月累的磨炼。又如:“凡是做一件事,不管艰险还是夷易,都必须埋头去做。掘井只要不断地去挖,毕竟有一天会出水的……如果张望踌躇,半途而废,不但对于用兵一无所成,就是干别的事也会因本身停止而完不成。”这里说的是人该当有耐烦。
曾国藩还曾经说,吴竹如教诲他说“耐”,其意是要让我在暴躁浮泛的表情中平静下来,达到虚静的境地,以垂垂地向“耐”靠近。可见,耐烦的请教于人和受教都是值得后代学习的。
“妒”不常常表示出来,每逢产生闪现,都是在那些名声奇迹相称、权势职位相称的人当中;“求”也是不常表示出来的,每逢产生闪现,都在货色相互承接,升迁相互妒嫉的时候。要想造福,先要去掉妒忌的心。要想建立品德,先要去掉“求”心,人能完整没有盗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