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习学之事,相伴终生[第4页/共6页]

1872年3月2日,曾国藩的老病之躯已如风中残烛了。这一天,他“病肝风,右足麻痹,很久乃愈”。3月5日,前河道总督苏廷魁过金陵,曾国藩出城迎候,解缆之前阅《二程全书》,驱逐途中,“舆中背诵《四书》,忽手指戈什哈,欲有所言,口噤不能出声”。身材差到如此境地,他还是对峙每日浏览《二程全书》。但他接连在日记中收回感慨:“近年或作诗文,亦觉心中恍忽,不能自主。故眩晕、目疾、肝风等症皆心肝血虚之而至也。不能溘先朝露,速归于尽;又不能抖擞精力,稍治应尽之职。苟活人间,惭悚何极!”“余精力涣散已久,凡遇应告终之件久不能完,应清算之件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他自知油尽灯枯,将不久于人间,便抓住生命即将息歇光阴做本身最爱好的事――读书。他每天读的书就是《二程全书》,但愿在理学的切磋和涵养上,划上一个美满的句号。

曾国藩平生处世的胜利,能够说是读书的胜利。他治学有方:通过读书,走上了官吏之途,广交了良朋,体味了行军兵戈之术,建立并实际了报效国度、明道经世的远弘愿向。

曾国藩之以是能成为“办事而兼布道之人”,与他的治学之道很有干系。

每个期间都有本身的“显学”,这个“显学”申明期间对它的需求,并不是自封的。如果曾国藩躲在书斋中究心程朱理学,或许他会成为一个理学大师。但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并非理学所能挽救的。曾国藩与如其人,平生几变,每一次“变”都适应了期间的要求。由理学到“经世学”,再到“洋务学”就是如许一个过程。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