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勇于向对手学习[第2页/共3页]

至光绪末年,翻译的范围触及算学、电学二化学、声学、光学、天文、地理、汗青、政治、兵学、船政、工程、学务、农学、矿学、医学、图学等各个范畴,这就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如许,曾国藩运营的江南制造总局,不但成为中国近代的产业基地,并且也成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分散中间,对鞭策近代科学技术的生长、西学东渐;中西文明的交换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曾国藩看到,洋人制造机器,全按照数字推算,此中的记录,均以图纸为按照。但是,因为相互之间文义不通,以是固然每天都和机器打交道,但并不清楚其利用机器与制造机器的道理。要处理这一困难,只要靠翻译,以是曾国藩在“机器母厂”特设“翻译馆”,礼聘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美国玛高温以及徐寿、华蘅芳等主持译务,这个“翻译馆”就成为中国当局创办的用时最久、出版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中间。

向人学习是晋升自我的最好体例。向朋友学习有所得,向敌手学习所得或许更多。

奇迹之初,曾国藩几近是一无统统,要钱没钱,要人缺人。幸亏他之前交友甚广,幕府中另有可用之人,不然真的成光杆司令了。他受命徐寿和华蘅芳为军器所的工程师,开端一同摸索造船的体例。

当曾国藩与承平军尽力图夺安庆,出于弹压承平天国反动的需求,恭亲王奕提出“采办外洋船炮”时,曾国藩当即拥戴说“采办外洋船炮,则为本日救国之第一要务”。英法等西方列强所擅者船坚炮利,如能连续采办,据为已有,西方列强就会“失其所恃”。比起恭亲王,曾国藩看得更远,他不满足于采办,而要安身于本身设厂制造,如此不但能够“剿发逆”,更能够“勤远略”“富国强兵”。他明白靠谁都不如靠本身,本身的强大才是保国的底子。、1861年霸占安庆后,曾国藩便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器所,首要出产枪弹、火药、山炮及洋炮洋枪。经费来源首要从湘军军费中拨支,雇用工人近百,此中一部分是湘军勇丁,一部分是从河南招募来的工匠。曾国藩由此成为“洋务派”的魁首。

曾国藩政治家的远见高见,非当时普通达官朱紫所能对比。他的向西方学习、创办近代产业、造炮制船的主张与行动,是洋务活动的第一步。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