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文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1页/共4页]

谢总甲将茶碗放下问道:“是林高著,他家老迈,老三?”

相反处所讼告多,则以为本地民风浇薄,换句话说,就是刁民太多。

桥旁有一集镇,称为洪山集镇,埠头上停着建宁延平两府来的货船。

衙门前一条长街,就是衙门街。自古衙门街前好风景,这自不消多说。

待林延潮行至衙前街,街首立着一匾,抬开端上面写着八闽兼邑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此次闽水众多,饿死了多少百姓?多少百姓流浪失所?闽水上游每日飘下多少浮尸?

“爹,经验的是,经验的是。”

官道边的接官亭旁,停了五六顶肩舆,另有一溜的骡子,驾马,套车远远的排在背面,不说鹄立的官兵,仅是轿夫马夫就有上百人。

本日恰是衙门的放告日,知县当堂坐衙,放告牌这才放出,公众们就涌到了牌前。

大伯大言不惭,当即遭来林高著的怒斥:“你几斤几两,你爹我还不晓得。就你那几个狐朋狗友的,能帮得上甚么忙?”

省会共有七个城门,少天子驻跸的都城两个,城门处有瓮城重关。抬开端高大而黑沉沉的城楼子,宏伟耸峙。

与百姓越瘠薄,城下越畸形地繁华,越靠近城门,官道两旁人眼越多,屋檐几近垂到面前,民居鳞次,鱼盐成市。一高一低的叫卖声,始终就没有在耳边停过,两边的摊贩都将摊子摆到路肩,五丈宽的官道只剩下一半。

闽水至洪塘乡分流出乌龙江和洪江两条支流,从永安里至县城,要渡得是洪江。洪江上多众多,巡抚,镇守中官多次在河上修桥,先是浮桥,后是石桥。北宋咸平三年曾建好一石桥,称洪一桥,宋绍兴七年制作洪二桥。但洪二桥已于明成化十一年被大水冲毁。

一个讼棍也敢在老子面前摆谱,谢总甲心底痛骂,回身要走。

二三十名官吏,穿戴一新,官服上各种补子的图案聚在一起,好似进了百鸟园般。

“慢着!莫非还要我给你结了茶钱,乡间人真没见过世面!”

省会在嘉靖三十八年时为了防倭重修过,重新包砖,外增了敌台,挖了堑濠,城周三千三百四十六丈有奇。城门前最宏伟的还是一排排进士牌坊,这是侯官,也是府城的高傲。

走过了渡口,过了古庙西禅寺,又行了一段路,省会的西门垂垂清楚起来。

麻衣上尽是跳蚤的乞丐托着碗大步从牙子面前挤过,碰到穿戴繁华点的人家,就蹭畴昔乞讨,如果不给就脏他们衣裳。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