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文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2页/共4页]

本日恰是衙门的放告日,知县当堂坐衙,放告牌这才放出,公众们就涌到了牌前。

洪塘乡永安里,往西到省会西门,莫约十里出头的路程。

谢总甲将茶碗放下问道:“是林高著,他家老迈,老三?”

“贱货,还敢抵赖。晓得甚么叫抓奸在床!”

侯官县衙衙前街一茶寮内,一名腿脚利索的男人走到正在四方桌上喝茶的谢总甲道:“林家父子三人进城了,正凑着县衙来呢。”

门路两旁头上插着蛇簪,裤管弯得一边高一边低的疍家娘,双手高举着鱼筐,沿街兜售。菜估客们则是挑着担子,背着箩筐,只想挑城去,如许一担就能多卖个几十文钱,但他们得事前希冀课税局少剥削一些。

省会的繁华,倒是革新了林延潮闽中瘠薄的印象,但是想想也是豁然。

在林延潮眼中城墙在越来越高,官道也是越来越拥堵,三人只能放慢脚步。

“还不快带路。”

这个大伯,林延潮顿时无语了。

城内大小门路委巷纵横,店铺宅院以千百计,内河引自洪塘江,经城西西湖,由西门旁的西水关入城,城中河数十曲,萦回于民居前后。

闽水至洪塘乡分流出乌龙江和洪江两条支流,从永安里至县城,要渡得是洪江。洪江上多众多,巡抚,镇守中官多次在河上修桥,先是浮桥,后是石桥。北宋咸平三年曾建好一石桥,称洪一桥,宋绍兴七年制作洪二桥。但洪二桥已于明成化十一年被大水冲毁。

“晓得就好,我不是卖黄书办的面子,而是看在徐典使的份上,状子我已给你写了,凭着这状子官司就赢了七成,其他三成你随即应变吧。”葛状师开口道。

“慢着!莫非还要我给你结了茶钱,乡间人真没见过世面!”

省会共有七个城门,少天子驻跸的都城两个,城门处有瓮城重关。抬开端高大而黑沉沉的城楼子,宏伟耸峙。

谢总甲被这一番话说得满脸通红,他在乡里高高在上惯了,但到了省会连一个状师都不把他放在眼底。

孔子都说了,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儒家以为无讼是社会抱负状况,讼告越少,越申明民风浑厚,百姓易治。管理处所的官员,也轻易获得个政治腐败的考评。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