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风暴》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一、少年如清晨[第3页/共4页]

只靠好的物质报酬来维系这类家仆的忠心是很不成靠的,适度的洗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若非如此,他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又初临此世,两眼一摸黑,早就被人害死了。

恰是托着五叔的举人身份之福,是以俞家的田产是不消征税,是以在襄安镇上,俞家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师了。

他活动了一下四肢,初夏气候的巢湖流域,即便是一大早,也没有多少凉意。他在屋前小小地跑了一圈,然后顺着屋后的田埂路,来到约莫半里远处的两座土坟前,象平常一样跪下叩首。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遵还是例,吃完以后,俞国振要给大柱二柱说说如何做算数,三年前这两小子还是大字不识一个,一百以上就数不过来,现在他们两再加上一个小莲,都已经学会简朴的乘除了。高不胖常常看到这一时候,心中就感觉满足:少爷但是教自家两小子管事和账房的本领,今后家中发财了,起码一个庄头的位置就少不了。

俞国振没有急着回应,俞宜古的心机,他很明白,不过就是看中了他名下的那八十亩地步。他父母双亡,舅家没有得力的长辈,若不是他三年前将家中的大宅送给了二伯俞宜勤,只怕早就因为某种启事暴病而亡了。

三年来高大柱每天都要背诵这段话,从最后一个月的背了上句忘了下句,到现在流利非常,他破钞了很多时候力量。

俞国振蓦地从床上坐起,狠恶地喘着气,身上盗汗涔涔,他摸了摸床板上面,床板下他埋没的盟主尖刀还在,这让他仿佛心安了些。

此时人固然算不上太朴素,但象他如许举家卖身投奔的,对于主家的一些怪爱好倒没有甚么冲突心机。毕竟自家小仆人只是让他每天背诵这段笔墨,而不象镇里传闻的那样,某些文名远扬的世家大族中后辈,打小就爱玩兔子走旱道。

回声的高大柱实在已经有十八岁的年纪,长得膀阔腰圆,三年来相对津润的糊口,让他不象三年前那样干瘪,若不是身为外来投奔的家仆,他这个年纪早就该结婚了。

但到了明天,他这八十余亩地,怕也是保不住了。巢湖平原的八十亩地,那但是上好的良田,族里族外,早就有人垂涎三尺!

“没事,我起来了,你本身睡吧。”俞国振道。

接着是二柱,如同大柱一样,在背诵的时候他的态度极当真。每次看到他这当真的模样,俞国振就想起收留他们一家子时的景象。从陕西逃到这里来可不是件轻易的事情,这一家子当时都饿了不知多久,吃第一碗饭时那当真劲儿,让俞国振看过以后就再也没法健忘。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