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抗战之血色战旗》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74军[第1页/共3页]

年11月11日,蒋介石第二次调集国军将领参议保卫南京的题目。

歌声,在南都城中响起。

做为中华民国的都城南京,相传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初开城门十三座,朱元璋登高观察城垣,发明地处东部的皇宫紫禁城靠近钟山倒霉城防,遂命令借助城外的丘陵阵势再修建一圈外城,在险隘之处砌上一部分城墙,另开城门十八座,是以南都城门有“内十三,外十八”之说。外城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些城门的称呼作为地名传播了下来。位于南京东南郊的高桥门,就是“外十八”之一,当年承平天国战天京、武昌叛逆后苏浙联军攻南京,高桥门均曾经是狠恶的疆场,它是从东南边进入南京的一个流派。

但是,这一打算并没有实现,

从望亭回归雄师队,305团团长张灵甫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本觉得能够临时先缓一口气,谁知板凳还没有坐热,王耀武就向他下达了新的作战任务:

淞沪一役,日军攻陷上海,可支出的代价超出了他们预感,而此前所料想的“三个月亡华”的好梦也幻灭了。一种欲速不达的烦躁,茫然、气愤的情感伸展在日军当中。

方才颠末恶战和长途转移的74军第305团,正在停止入阵前特别的宣誓典礼。

撤退到南京四周的军队要留下一部分保卫都城,74军已经被列入都城保卫战的序列。这就意味着,军队必须马不断蹄持续作战。

疾风劲吹,旗手高擎的军旗,在风中凛冽作响。头戴蓝绿色钢盔的兵士,手持钢枪,整齐列队面北而立,场面寂静厉穆。

这个地区,百姓党军队多年运营了两道防地:吴福线南起姑苏,北迄福山,锡澄线南起无锡,北至江阴。他们横亘于铁路、公路、运河间,充分操纵江南湖沼如网、河道纵横,兼有山丘的地形特性,是反对日军西进的抱负地区。

淳化镇在南京东南郊野,距中华门十八千米,在1937年时有京沪国道通过。日军一起若从句容进击南京,淳化镇是必经之地,定会以主力猛攻。

全团马上移师南京南郊,接防51师的预备阵地!

日军沿京沪线持续西进,先头军队于12月初到达句容四周,筹办向南京进犯。战役的厄运,再度来临南都城。

在上海连月来的阵地战和撤退沿途的阻击战中,74军元气大亏,连排长伤亡甚多,兵士缺员更加严峻,师团长们都但愿军队能够停下来,作恰当整补以后再战。

高桥门前,空旷的荒漠。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