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糊涂应对[第2页/共5页]
现在他成了替罪羔羊被关进大牢,杨凌感觉未免过于严苛了,以是趁着天子欢畅,他壮着胆量说出了自已的观点,说完以后,他也是心头怦怦直跳,严峻之极,恐怕这位天子也是个喜怒无常的主儿。
杨凌瞧着他背影正发怔,传讯的小寺人也跟了出来,向杨凌道:“杨侍读,你且在这儿候着吧,谷公公已经晓得了,待会儿太子爷就召见你,咱家先回了”。
杨凌听弘治语气暖和,胆气为之一壮,他略略清算了下思路,说道:“万岁,鞑靼人以五千精骑攻我鸡鸣,当时城中守军不敷四百,幸赖城坚炮利,才得以死守一时,城门后被鞑子掳去的大炮轰开,阖城百姓愈万人存亡悬于一线。若不是何参将率军及时赶到,才使得满城百姓免遭涂炭,鸡鸣古驿也未落入敌手,此为一功。”
杨凌跟着小寺人过了乾清门,直奔太子居住的春坊,进了一处宫殿,杨凌候在门外,小寺人进内禀报。过了会儿,宫门翻开,只见一个年约五旬的官儿走了出去,看也不看杨凌一眼,袍袖一拂,肝火冲冲地出去了。
弘治服下红丸,精力好了很多,听了杨凌的话,他很有兴趣地看了杨凌一眼,说道:“你说说看,有甚么来由不该治他的罪呀?”
自古宦海都是墙倒世人推,在朝中为官的人更是以揣摩圣意为第一要义,皇上要惩办一小我,他们都是绞尽了心机惟着如何替这小我罗织罪名,让天子惩办得更理直气壮,品德高贵些的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又有几人肯说出真相为他说项。
第58章胡涂应对
“是!”,杨凌趁机鼓足胆量道:“臣启万岁,臣在鸡鸣驿曾随雄师与鞑子交兵,对当时的景象有所体味。臣觉得,鞑靼人纠集两万余众,进犯我大明,涿县、赤县两路雄师皆立下功劳,怀来一起虽有所丧失,但功过足以相抵,臣冒昧......觉得......何参将并无致罪之由”。
看来此次喧哗京师的“议罪”风波能够就此停歇了,弘治心中悄悄策画着,已有了主张,面上却不置可否地呵呵一笑,又问道:“兵部王守仁上了一个折子,对你提到的练兵之道甚为推许呀,本日你且畅所欲言,让朕看看有何独到之处”。
再者,军中号令不一,兵器甲胄不一,粮草供应不一,平时练习极少,纵有战力也难以阐扬,臣在鸡鸣,常见军中操演,一时候旗号光鲜,穿着刺眼,刀枪夺目、锣鼓喧天,看起来军威雄浑。但大量时候却都是用在这些阵形演练上,只重表面不重实效,实无多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