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糊涂应对[第3页/共5页]
“谢万岁!”杨凌跪地谢恩,双手接过由寺人递过来的一块能够出入宫禁的玉牌,然后跟着引他出去的阿谁小寺人退了出去。
杨凌吓得一声大呼,还不待他去抓,那张雷公脸也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顿时把头一缩,蹭地一下蹦上了他的头,这时侧殿门口传来一个沙哑刺耳的少年声音:“谷大用,李大学士走了么?哎哟,你是谁?可不要乱动,惹急了我的小猴儿,谨慎它抓你个满脸花”。
一言以蔽之,臣觉得自古以来都是重将不重兵,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用此法练兵,倒是重兵不重将,试看昔年的蒙古铁骑,那些带兵的将拥有几个读过兵法战策、晓得文韬武略?如果全军勇猛善战,纵无良将,那个能敌?”
现在他成了替罪羔羊被关进大牢,杨凌感觉未免过于严苛了,以是趁着天子欢畅,他壮着胆量说出了自已的观点,说完以后,他也是心头怦怦直跳,严峻之极,恐怕这位天子也是个喜怒无常的主儿。
弘治听到厥后,模糊感觉他说的内容好象能够制止呈现权臣拥兵自重的局面,又能充分进步超军的作战才气,但是一时又想的不是那么澈底。
弘治轻哦一声,对杨凌道:“嗯,爱卿所言有理,朕会予以考虑。来人,赐杨凌宫中行走御牌,授同进士出身,本日起为东宫侍读,带杨卿去春坊吧”。
杨凌心中实在非常怜悯那位何参将,虽说这位何参将也有私心,临敌作战先遣不是嫡派的军队主攻,但面对鞑虏时,确也惮思竭虑不敢松弛,如果当日不是两位参军再三催促,他一定会那般躁进。
并且,现在之世,重道轻器,重文轻武,百战军功不及一篇斑斓文章,能文能武者大多弃武而就文,更是良将难求。
弘治见他发楞,还觉得他是被自已方才的话吓着了,不由笑道:“呵呵,位卑未敢忘国忧,朕心甚慰呀,杨卿不必惶恐”。
杨凌听弘治语气暖和,胆气为之一壮,他略略清算了下思路,说道:“万岁,鞑靼人以五千精骑攻我鸡鸣,当时城中守军不敷四百,幸赖城坚炮利,才得以死守一时,城门后被鞑子掳去的大炮轰开,阖城百姓愈万人存亡悬于一线。若不是何参将率军及时赶到,才使得满城百姓免遭涂炭,鸡鸣古驿也未落入敌手,此为一功。”
“唔......”,弘治微微点头,如有所思。他当初接到刘瑾快马传报,得知火线损兵折将,大怒之下当即下诏命锦衣卫将何参将递解进京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