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帝国第一舰[第4页/共4页]
在任何人看来,速率如此慢的战舰,底子没有效武之地。
厥后,很多人都以为,“腓特烈大帝”号初创了一个全新的期间。只是大部分史学家仍然以为“腓特烈大帝”号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因为这艘战舰在建成时,采取的仍然是短倍径三百毫米主炮,来去式蒸汽机,在机能上与厥后建成的战列舰有很大差异,即便改进以后,也难以充当战列舰。
在工程师提出了防护与动力上的题目后,冯承乾挑选了别的一个处理体例,即把双联装炮塔改成三联装炮塔。遵循他的假想,这一窜改能在不减少主炮数量的环境下,把战舰的长度节制在一百二十五米以内。
当时,在环球范围内,也没有可靠的三联装炮塔。
冯承乾以为,加强火力,不必然要增加火炮的数量。
腓特烈三世没有详细过问,只是让冯承乾看着办,别把事情搞砸就行了。这也难怪,腓特烈三世并不体味水兵。
以当时的目标来看,针对大清的设想计划更加先进,也更加公道。
拿到设想书以后,李鸿章极其对劲,当即就批准了制作订单,并且准予帝国交际部在青岛设立劳工招募处。
也就是说,在沿纵轴安插三座炮塔的环境下,战舰的长度能节制在一百三十米摆布,仅比工程师对峙的一百二十米多了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