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帝国风云》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联军[第2页/共4页]

做为回报,在瓦德西元帅出任联军司令以后,帝国将从山东抽调两千陆战队,并且调派远东舰队前去大沽。

只是,需求冯承乾存眷的事情另有很多。

在冯承乾看来,这算不上好事,因为沙俄占据满洲地区,并不在联军的打算以内,并且极大的伤害了日本的好处。要晓得,日本情愿出兵,并且最为主动,就是但愿通过这场战役篡夺满洲地区。成果是,在沙俄占据满洲已为既成究竟的环境下,英法等国没有为日本争夺好处,而是默许了既成究竟。由此导致的成果就是,日本内阁再次垮台,海内呈现了激烈的反俄与仇俄情感。

冯承乾只提出了一个原则,即不要当排头兵,先让英国强出头。

明显,各国当局都严峻低估了此次军事行动的难度,更加严峻低估了大清百姓堆集了数十年的愤懑。

所幸的是,德皇极其信赖冯承乾,也晓得冯承乾极有计谋目光,采取了他的建议。

起码,再也没人低估此次军事行动的难度。

这一年,英国皇家水兵正式拨款制作“恐惧”号战列舰,而持续了三年之久的布尔战役也将宣布结束。

这是功德,还是好事?

直到一九零一年下半年,大清才与联军正式签订《辛丑条约》。

冯承乾获得的动静是:英国出兵五千、法国出兵三千、俄国出兵三千五,美国出兵两千,日本出兵八千,在大沽登岸以后,起首挽救被围的西摩尔,然后向北京进发,通过攻占北京迫使大清乞降。

八月中旬,冯承乾再次向德皇提出建议,发起由瓦德西元帅担负联军司令。

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战的阴云正在堆积。

他不成能在德皇面前反对出兵,因为帝国的好处也遭到了侵害。别的不说,帝国远东大臣里希特霍芬男爵就差点死在拳民手里,而跟从他活动的几个布羽士都没有那么荣幸,没有一个回到青岛。

明显,没有人正视这场战役的难度。

更大的机遇,还在大清。

只是接下来产生的事情,就不那么悲观了。

最大的获益者不是联军的建议者,而是沙皇俄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联军出兵大清是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满洲地区而开战的导火索,日俄战役已经不成制止。

当然,冯承乾没有多做解释,因为他不成能奉告德皇,八国联军将出师倒霉,大清不是那么轻易被打败的。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