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保家卫国[第3页/共3页]
工程一队技艺须工致,陆地筑垒遇水便搭桥。
北洋陆军军官像宋骁飞在中国埋下的可燎原的星星之火,使他在淮军中的多了“校长”这一称呼,入陆官书院者,都成了他的门生。李鸿章还为宋骁飞请功嘉奖,慈禧太后封宋骁飞为正二品的总兵,犒赏黄马褂一件。
辎重队里事事算计到,衣粮军器贫乏不需焦。
宋骁飞深知军校最首要的就是思惟事情,要让军官虔诚听批示,必须有一个同一的核心机惟,他连络当时内忧内乱的大局势,将陆军军官黉舍的核心机惟定位“保家卫国”,犯中华者,虽远必诛!他让徐世昌写了一副春联,题在校门处:“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恐怕死莫入此门”。这已经比封建的忠君爱国进步了一大步。
第四操行名誉要爱好,第五同军切莫相辩论。
北洋陆军军官黉舍最后由李鸿章点头定名为北洋陆军军官书院,宋骁飞成心把北洋陆军军官书院选在了离北洋海军书院七八里地的处所,也就是天津海河下流的东岸,辟地一千余亩,构筑方形大土城,还在土城墙上筑通道和护墙。
炮队放时必要看炮表,安设药引须按度数标。
军官书院全部门生编为五个大队,每大队二百人,共编为步、马、炮、工、辎五科,每科二百人,在课程设置上,军事课设:根基战术、利用战术、图上战术、计谋学、孙子兵法、管子兵法、沟垒学、弹道学、军制学、田野勤务、步兵操典等,多是请德国洋教员上课;文明课设国文、算术、多少、三角、地理、格致等,宋骁飞还把淮军大将张树声、刘铭传、北洋海军书院的教习严复也请来给学员们上课。偶然为了跟朝廷大员搞好干系,也请他们来讲课,比如刘坤一。
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