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挨骂的由头[第1页/共3页]
回京后,各处动静没传开,只当他是疆场上伤的,重新到尾没提太子的事儿。
辅国公的腿伤到底是如何来的,外头有外头的说法,但皇贵妃没信外头那套,反而从圣上平时的一些话语里,拼集出了些内幕。
太子上朝,辅国公也上朝,一块在御前站着。
就是……
翌日下朝后,他坐在御书房里,没有急着批折子,另铺了张纸把各家家世相称、年纪合适的女人的名字列下来。
期间将士们与西凉兵打过几仗,另有一场大胜。
虽说圣上正值丁壮,储位早早建立,无益也有弊,但留给太子生长的时候也多,现在不敷慎重,再过三十年总能慎重了吧?
这群垂白叟们的嘴,很能翻旧账,今后边关一有动静、朝中要点兵遣将时,就能翻出来骂一通。
太子毕竟是太子,不守端方偷跑出关、还害得一年青将领再也交战不得,御史们能骂上三年都不止。
好好的拯救恩典怕是要成了催命符……
客岁春季,太子替圣上巡查裕门关,待了有十几天。
最后,事情都压住了,就是圣上几次提到辅国公时会说“心中有愧”。
辅国公化解了太子的危急,保住了本朝颜面,却伤了本身的腿。
要不然,还要他干吗?
指婚的事,圣上思考了一整夜。
哪天太子坐着了,辅国公还是站着,再当这个由头的时候,还能得了?
皇贵妃悄悄想,辅国公是个聪明人,圣上护太子、也是护辅国公。
要不是辅国公带人救得及时,太子要么没命返来,要么当作俘虏。
现在想点个年青的同龄人,身份比伴读高些,目标为拧一拧、催促太子殿下,圣上的设法倒也不能说不对。
她小口小口喝甜羹。
曹公公取了纸、没有递出去,又背身对着徐简,给圣上打了通眼神官司。
曹公公冲圣上微微摇了点头。
曹公公也察看着圣上行动,再细心一揣摩,他明白过来了。
太子为人处世,确切有些不成熟之处,圣上想要拧一拧亦在道理当中。
外头小内侍通禀,说是辅国公来了。
思及此处,皇贵妃打量了圣上一眼。
圣上回过神来,迷惑地睨了曹公公一眼。
情意挺好,就是这事儿办得……
圣上不想事情传开去。
就是这活儿如何也不该交给辅国公。
就是不晓得圣上能不能给聪明人指个合情意的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