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凌草尖的药魂[第2页/共2页]
“真人当年在百家岩采药,见山民多患喉痹,便用这冬凌草煎水,七日而愈。”张道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惊落梁上灰尘,“厥后百姓称它‘药王草’,泥像便依了这典故。”叶承天指尖轻触供桌边沿,俄然想起《令媛方·卷六》里“治喉痛,冬凌草捣汁,入蜜少量,细咽之”的记录,目光顺着泥像衣纹游走,见袖口处暗刻着太行山脉的表面,七十二个小点星罗棋布——恰是《令媛方》中收录的本地草药产地。
当他将三盏药汤按“天平生水,地六成之”的方位排定,俄然发明泥像左手按的《令媛方》册页,竟似被轻风翻开一角,暴露“大医精诚”篇末那句“见彼忧?,若己有之”。墨迹在烛光下泛着朱砂的暗红,与供桌上药汤的热气缠绕,恍忽间,册页上的笔墨仿佛融入汤中,化作千万个藐小的“医”字,在碗口回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