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叶承天教授坐诊骄阳医馆的第一天就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第4页/共8页]

医患对话:

- 干姜、白术、茯苓:

主诉:清涕止,鼻窍暖和,肩背受凉后仅轻微不适;副乳触痛消逝,脂肪瘤减小约1/3,质地变软。哺乳量稍减(婴儿增加辅食),月经复潮,经色淡、夹少量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川芎12g 丹参15g 桂枝9g 当归15g 白芍15g

- 病机:肾阳不敷,脾失和煦,水湿内停成痰;肺卫不固,寒饮上犯鼻窍;痰凝气滞血瘀,结于皮下、乳络,构成脂肪瘤与副乳。

处方(7剂)

法半夏9g 制天南星6g 川芎10g 丹参10g 桃仁9g

辩证:标实已去,本虚未充,以补虚善后。

调剂:去附子、肉桂(防过温),改桂枝为12g温通经脉;加郁金12g、青皮9g加强疏肝破气散结;减熟地为15g,加山药20g健脾固肾(兼顾哺乳期肾气)。

- 抗炎镇痛:附子、肉桂、防风、白芍的活性成分(乌头碱、桂皮醛、防风素、芍药苷)减轻部分炎症反应,减缓冷凉、疼痛;

肉桂 6g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温通经脉。主治命门火衰、寒凝血瘀。 含桂皮醛,能扩大血管、改良微循环,抑菌、抗炎。

君臣佐使剖析

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20g 山药20g 杜仲15g

五诊

干姜 9g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脾胃虚寒、寒饮喘咳。 含姜辣素,促进消化,抗炎、抗溃疡,调度肠道菌群。

3. 调护:忌生冷饮食,重视肩颈保暖,共同部分艾灸(肩井、脾俞、肾俞)加强疗效。

医嘱:①附子先煎30分钟,药液分2次温服,服药后察看婴儿有无烦躁;②避风寒,肩背部热敷;③平淡饮食,忌生冷。

炮制附子10克,肉桂6克,干姜9克,麸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胆南星9克,川芎12克,丹参15克,桂枝9克,防风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杜仲15克,桑寄生15克,生姜三片,大枣五枚

- 炙甘草、生姜、大枣(生姜、大枣属引经药,合炙甘草为使):

杜仲 15g 甘,温;归肾、肝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肝肾不敷、腰膝酸软。 含杜仲胶,具降血压、抗颓废、调度免疫、促进骨代谢感化。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