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谷场边的乏力影[第4页/共15页]

处暑的日头悬在谷场西檐时,叶承天翻开盖着竹匾的粗布,七枝云台藿香正躺在新晒的稻壳上——茎秆挺括如青竹,中空的髓腔对着光看,竟像条贯穿六合的秘道,内壁凝着层薄如蝉翼的银霜,那是谷场沟渠的潮气与中午暑气在叶背结成的晶露。他指尖轻叩茎节, Hollow 的反响惊起几只藏在叶腋的绿豆蝇,翅影掠过叶片时,后背的银霜便簌簌扬起,在光柱里浮成藐小的雪,恍若把全部暑湿天的浊气压在了这层微光里。

渠边藿香的花穗沉甸甸压弯枝头,轮状摆列的紫花沾着水露,像浸了蜜的紫水晶;山坡藿香的花穗却挺括向上,每朵花间距稍宽,好似人体募穴的漫衍,在风中悄悄摇摆时,竟与脉诊时气滞患者的弦脉节律相合。“生水藿香的根须是‘网’,能兜住水湿;山坡藿香的根须是‘剑’,能劈开气结。”叶承天让阿林触摸两种茎秆,渠边的中空髓腔里贮着润液,山坡的髓腔更窄,却透着股燥烈的热,“就像谷场的早稻与晚稻,浸在水田里的稻穗饱满,长在旱坡上的米粒坚固,草木的性子,全藏在发展的‘水土经’里。”

篱笆外的晒谷场传来竹耙翻动的响,新稻壳在湿热里蒸腾着微腥的甜。叶承天指着藿香的四棱茎:“每道棱都是气机的官道,春生的棱藏着升发之力,夏长的棱蓄着化湿之勇,秋收的棱收着肃降之威,冬藏的棱孕着归根之智。”他说话时,茎秆中空的髓腔对着风收回纤细的哨音,竟与农妇服药后脾胃浊气下行的“咕噜”声暗合。

“农妇的脉濡数如浸了水的麻绳,恰是暑湿困脾、气阴两伤。”他从陶罐取出蜜炙太子参,参须上的处暑露现在已凝成晶点,“太子参的润是给脾土浇的甘泉,藿香的辛是替脾胃开的窗——就像谷场既要开沟排水,又得留几株遮阴的槐树。”阿林瞥见师父指尖的老茧划过参须,竟与藿香茎秆的棱线走向完整符合,恍若医者的手,天生就是草木与人体的桥梁。

戊申年处暑,日悬中天,暑气仍盛,然秋意已悄至。有农妇,劳作于谷场,抱病来诊。其症乏力倦怠,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濡数,此乃暑湿困脾之证也。余观之,思之,提笔于医案簿上,详录其因、其治、其理。

叶承天望着敷在脐上的药泥,藿香的四棱茎碎末在泥中摆列如北斗,恰合脾经运化的周天轨迹。窗外的谷场传来新稻入仓的簌簌声,与药碾子的“咯吱”声应和,构成奇妙的疗愈之音。此时的藿叶泥在神阙穴上垂垂收紧,像给脾胃系了条透气的纱带,既束住了上泛的浊湿,又留足了升清的通道——本来草木的疗愈,向来不是倔强的攻伐,而是如秋风拂过谷穗,在尊敬物性的和顺里,完成清浊的更迭。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